被引排行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研究述论
张春丽;李星明;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相关文献的研究分析,发现学界关于该概念诸多方面的认识至今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并不统一。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缘起、界定、内涵、外延等领域进行详细的述论,并对研究中尚存的问题进行剖析,可以对今后研究具有积极作用。
论“民族走廊”及“二纵三横”的格局
李星星“民族走廊”的概念自1979年费孝通先生首先提出后,学术界对概念本身以及与之相关的具体内容的研究尚不充分。作者对“民族走廊”的产生、定义及其历史作用和意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者依据历史上有关民族活动的情况,结合地理方位,认为“民族走廊”的全国格局,为“二纵三横”的构架,“二纵”即南北纵向的“藏彝走廊”和“土家—苗瑶走廊”,“三横”为东西横向的“壮侗走廊”、“阿尔泰走廊”和“古氐羌走廊”。
乡土文化:内涵与价值——传统文化在乡村论略
艾莲;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是新农村文化的生长点。乡村优秀文化可以从四个层面进行系统分析:物态文化层面包括乡村山水风貌、乡村聚落、乡村建筑、民间民俗工艺品等;行为文化层面包括生活习惯、传统文艺表演、传统节日等;制度文化,包括农村生产生活组织方式、社会规范、乡约村规等;精神文化即观念文化,包括孝文化、宗族家族文化、宗教文化等。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将发挥凝聚认同价值、塑造新农民的价值,保持文化多样性、原生态的特点,促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发展开发。
论牌坊的源流及社会功能
金其桢牌坊是中华文化的象征性标识之一。本文提出,牌坊并非如历来所说的“起于宋”,而是起于春秋中叶。牌坊由起源到鼎盛,经历了由衡门-坊门-乌头门(棂星门)(冲天牌坊 屋宇式牌楼)冲天牌楼,及由两柱单间-多柱多间-多柱多间多楼这样漫长曲折的演变发展过程。牌坊并非仅有《辞海》、《辞源》所说的表彰、纪念、宣扬和标榜功能,而是具有旌表褒奖、道德教化、空间分界、情感承载、纪念追思、炫耀标榜、理念体现、风俗展示、装饰美化、标识引导等十大功能。
世界文化强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与借鉴
刘小蓓,石应平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是适应经济全球化时代市场竞争的迫切需要。在新的时代条件下 ,文化产业发展的好坏已成为考察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在分析世界文化强国文化产业发展历程与现状的基础上 ,总结其成功经验 ,探索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可以对已加入WTO的中国积极面向世界文化市场 ,加强国际、国内合作 ,优化文化资源配置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的传播特征与对策探究
程亮;颜复萍;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标签,文化的传播和发展离不开媒体。新媒体是在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是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基础之上延伸出来的各种媒体形式。在新媒体日益发展的今天,文化的传播路径和形式也在发生巨大变化。如何通过新媒体更好地传播和弘扬中华民族本土文化、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以及为提升人们的文化素养搭建更为通畅的平台,是新媒体时代人们的共同目标和理想追求。
中国嘻哈文化的本土化及其启示
陈敏;嘻哈文化发源于美国,在我国的本土化进程经历了三个阶段,其文化元素也在本土化过程中调整、改造、创新,成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地青年文化。以嘻哈音乐为例,使用的语言从英语转变为普通话、汉语方言、混合语,描述的内容从底层青年的社会生活扩展到本地文化、社会问题、青年教育问题。嘻哈文化在我国的本土化过程说明全球性青年文化的发展是全球化和本土化的双向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青年文化的全球化构建呈现出本地实践性、多元互动性和矛盾发展的特点。
天理、国法、人情的冲突与整合──儒家之法的内在精神及现代法治的传统资源
俞荣根中国自秦汉至清末的两千多年中,社会性质未变,政治结构未变,法律体系也未变。有人称之曰:这是一个超稳定的系统。就这个系统的政治法律层面而言,是以儒家之精神为精神的,尽管实际上是“外儒内法”、“阳儒阴法”,但法家的东西毕竟还是上不得台面。那么,在政治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