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03 124-130
论“民族走廊”及“二纵三横”的格局
基金项目(Foundation):
邮箱(Email):
DOI:
中文作者单位:
四川省民族研究所
摘要(Abstract):
“民族走廊”的概念自1979年费孝通先生首先提出后,学术界对概念本身以及与之相关的具体内容的研究尚不充分。作者对“民族走廊”的产生、定义及其历史作用和意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者依据历史上有关民族活动的情况,结合地理方位,认为“民族走廊”的全国格局,为“二纵三横”的构架,“二纵”即南北纵向的“藏彝走廊”和“土家—苗瑶走廊”,“三横”为东西横向的“壮侗走廊”、“阿尔泰走廊”和“古氐羌走廊”。
关键词(KeyWords):
“民族走廊”;;“二纵三横”;;“走廊”学说
1,949 | 130 | 154 |
下载次数 | 被引频次 | 阅读次数 |
参考文献
〔1〕〔3〕〔4〕费孝通.谈深入开展民族调查问题〔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82,(3).
〔2〕费孝通.关于我国民族的识别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1980,(1).
〔5〕李绍明.李绍明民族学文选〔M〕.成都出版社,1995.10.
〔6〕史记·五帝本纪〔M〕.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D633
引用信息:
[1]李星星.论“民族走廊”及“二纵三横”的格局[J].中华文化论坛,2005(03):124-130.
基金信息: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