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
2002 01
制度创新与中国现代化——从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到辛亥革命
基金项目(Foundation):
邮箱(Email):
DOI:
中文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历史系

摘要(Abstract):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是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制度创新的尝试。清末新政既是戊戌变法的扩大和深化 ,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辛亥革命的兴起和结局。辛亥革命确立共和制度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五四新文化运动则是制度创新在文化层面的深化。从戊戌到辛亥的现代化历程凸现出改革孕育革命 ,革命深化改革的趋向 ,而制度创新的历史任务并未完成

关键词(KeyWords): 制度创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清末新政;;中国现代化
参考文献

〔1〕梁启超.戊戌政变记:卷1〔A〕.饮冰室合集·专集之一〔C〕.中华书局,1989.1.

〔2〕萧公权.近代中国与新世界:康有为变法与大同思想研究〔M〕.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105.

〔3〕张之洞.劝学篇序,外篇·设学第三〔M〕.

〔4〕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一〔M〕.96.

〔5〕孔祥吉.戊戌奏稿的改篡及其原因〔A〕.戊戌维新史论文集〔C〕.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

〔6〕国闻报汇编〔Z〕.光绪29年6月初印,台北文海出版社影印.

〔7〕康有为.日本变政考:卷9〔A〕.康南海先生遗著汇刊:第10册〔C〕.台北:宏业书局,1976.234.

〔8〕严复.原强修订稿〔A〕.严复集:第1册〔C〕.中华书局,1986.27.

〔9〕梁启超.变法通议〔A〕.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一〔C〕.10.

〔10〕严璩.侯官严先生年谱〔A〕.严复集:第5册〔C〕.1550.

〔11〕毕永年.诡谋直纪〔A〕.近代史资料:63号〔C〕.杨天石.康有为谋围颐和园捕杀西大后确证〔N〕.光明日报,1985-09-04.

〔12〕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下册〔M〕.人民出版社,1981.502.

〔13〕朱英.晚清经济政策与改革措施〔M〕.华中师大出版社,1996.196-224.

〔14〕虞和平.商会与中国早期现代化〔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75-76.

〔15〕天津商会档案汇编(1903-1911):上〔M〕.天津人民出版社,1989.284.

〔16〕光绪朝东华录:五〔M〕.5725.

〔17〕宣示预备立宪先行厘定官制谕〔Z〕.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上册.中华书局,1979.43-44.

〔18〕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1辑〔M〕.江苏人民出版社,1979.100.

〔19〕梁启超.立宪法议〔A〕.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五〔C〕.5.

〔20〕〔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M〕.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335.

〔21〕本段从材料到论述均据陈建华.“革命”的现代性:中国革命话语考论〔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5-17.

〔22〕任达.新政革命与日本———中国,1898-1912〔M〕.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219.

〔23〕朱寿朋.光绪朝东华录:五〔M〕.总5251页.

〔24〕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3卷〔M〕.三联书店,1977.654-655.

〔25〕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三联书店,1989.44.

〔26〕徐宗勉、张亦工等.近代中国对民主的追求〔M〕.安徽人民出版社,1996.155-156.

〔27〕孙中山全集:第2卷〔M〕.中华书局,1982.485.

〔28〕任建新等编.陈独秀著作选:第1卷〔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179.

〔29〕陈寅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册审查报告〔A〕.金明馆丛稿二编〔C〕.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251.

〔30〕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A〕.陈独秀著作选:第1卷〔M〕.179.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K252

引用信息:

[1]谢放.制度创新与中国现代化——从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到辛亥革命[J].中华文化论坛,2002(01):.

基金信息:

检 索 高级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