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文明发展实践深度融合的最新理论成果,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强大引领力与非凡思想力,对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意义重大。它以积极争取文明话语权的方式,超越以往单纯依靠精神的独立性自守维持中华文明存续发展的局限性,开启了对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范式重构,既增强了传播力影响力,又主动守护了精神的独立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实践中,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精神标识与文化精髓,重构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开辟文化主体性建构的现实路径,勾勒出了文明形态创新、文明交流对话共生、强国使命引领发展的实践图景和现实目标。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为破解西方中心主义话语体系,助力民族复兴伟业,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注入了强大精神力量。
98 | 0 | 118 |
下载次数 | 被引频次 | 阅读次数 |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25页。
(2)习近平:《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求是》2023年第17期。
(3)如韩庆祥:《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在新时代的创新逻辑》,《中国社会科学》2025年第6期;刘同舫:《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原理性贡献》,《学习与探索》2025年第1期;张雷声:《“两个结合”视域中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贡献》,《江淮论坛》2025年第2期;赵剑英:《论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历史发展逻辑》,《马克思主义研究》2024年第11期。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05页。
(2)《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人民日报》2022年5月29日第1版。
(1)《“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我深有感情”——记“十四五”开局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赴福建考察调研》,《人民日报》2021年3月27日第1版。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292页。
(2)沈壮海:《“中华文化时代精华论”的三维解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2年第9期。
(1)陈曙光:《中国时代与中国话语》,《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年第10期。
(2)胡银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话语特色探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年第1期。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第156页。
(1)习近平:《习近平外交演讲集》(第1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第429页。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680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100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51页。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第355页。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G122
引用信息:
[1]杨文圣,侯应寿.习近平文化思想对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范式重构[J].中华文化论坛,2025,No.193(05):4-13.
基金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