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17—19世纪,朝鲜士人将《诗经·周颂·有客》中微子“白马朝周”的文本符号化用至箕子之上,借此重构朝鲜王朝在华夏文明谱系中的地位。本文以朝鲜燕行文献为核心史料,梳理出这一叙事建构的三个阶段:(1)壬辰倭乱后,朝鲜通过“箕子白马”嫁接商周文明,修复战争创伤并重塑文明自尊。(2)明末清初,燕行使臣以“白马—麦秀”符号作双重隐喻,哀商逝而悼明亡,构建反清复明话语,并逐步融合“夷齐”意象建构朝鲜文明优越论。(3)18世纪中叶,安鼎福等学者通过礼制考据与民俗实证,将传说上升为正统史观;一众燕行使臣跨越世纪的笔记录述,亦不断将传说锚定为历史真实。“箕子白马”叙事建构发生于中朝宗藩体系之内,朝鲜士人通过主动嫁接“白马”,建构出兼具“依附”与“自证”特质的“小中华”身份。
10 | 0 | 55 |
下载次数 | 被引频次 | 阅读次数 |
(1)范晔撰:《后汉书》卷八五《东夷列传第七十五》,中华书局,1965年,第2822页。
(2)司马迁撰:《史记》卷三《殷本纪第三》,中华书局,1982年,第108页。
(3)如苗威:《箕氏朝鲜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
(4)如孙卫国:《试论朝鲜王朝之慕华思想》,《社会科学辑刊》2008年第1期。又如郑立菲:《在“大中华”与“小中华”之间——近代朝鲜华西学派“中华”观再考》,《世界历史》2024年第5期。
(1)毛亨传,郑玄笺,陆德明音义:《毛诗传笺》卷一九《周颂·有客》,中华书局,2018年,第467页。
(2)朱熹:《诗集传》卷一九《有客》,中华书局,2017年,第350页。
(3)方玉润:《诗经原始》卷一七《有客》,中华书局,1986年,第610页。
(4)“邹忠胤,字肇敏,武进人,万历进士,初任钱塘令,有惠政。升福建参议,转九江副使。穷研经学,所著有《周易揆》《尚书稽》《诗传阐》《春秋衷》等书。”见顾世登、顾伯平辑,恽应翼重辑,吴镛重校:《重刻高山志》,凤凰出版社,2017年,第4页。
(1)于浩:《邹忠胤<诗传阐>与明末清初诗经学》,《人文论丛》2018年第2辑,第247页。
(2)邹忠胤:《诗传阐》,《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经部第六七册,齐鲁书社,1997年,第143页。
(3)尽管署名河演(1376—1453)的《箕子墓》一诗中已援引过“白马”:“清秋埋玉此山深,白马朝天恨莫寻。千古浿江霜后月,也明当日不臣心。”但笔者认为该诗系伪作,理由有三。第一,由河演生平记载来看,该诗可能的创作时间是宣德二年(1427)前后,然而,《箕子墓》一诗收入河氏《敬斋集》的时间为哲宗八年(1856),系由其后裔寅焕、在九、箕泓等人补充。相关记载中仅说明“至是始搜而并刻之”,却未交代诗作来源,长达四百余年的佚失过程令人存疑。第二,“箕子白马”的叙事在壬辰倭乱以前的中朝文献中找不到其他例证。第三,诗歌中呈现的箕子“不臣”形象,在明朝时期罕见。伪作的动机可能是:1856年补刊正值“丙寅洋扰”(1866)前夕,朝鲜亟需强化“小中华”认同以对抗西方势力。伪托世宗朝名相河演题咏箕子遗迹,可将晚明以来建构的地方符号“经典化”。此外,借由伪托先祖之作,后裔可提升宗族地位。
(4)[朝鲜]李廷龟:《月沙集》卷一二《傧接录(中)·序》,《标点影印韩国文集丛刊》第69册,景仁文化社,1991年,第325页。
(5)[朝鲜]李廷龟:《月沙集》卷一二《傧接录(中)·次监军沿途所作韵(并序)》,《标点影印韩国文集丛刊》第69册,第327页。
(6)[朝鲜]金南重:《野塘遗稿》卷二《箕子庙》,《标点影印韩国文集丛刊(续)》第27册,景仁文化社,2006年,第36页。
(7)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第182页。
(8)[朝鲜]李景奭:《白轩集》卷五《西出录[上](公以守贰师入渖留侍春宫)·谒箕子墓有感》,载《标点影印韩国文集丛刊》第95册,景仁文化社,1992年,第434页。
(1)[朝鲜]洪镐:《无住逸稿》卷一《诗·答提督诗(并序)》,载《标点影印韩国文集丛刊》第22册,景仁文化社,2006年,第434页。
(2)[朝鲜]朴世堂:《西溪集》卷一《使燕录·出关》,载《标点影印韩国文集丛刊》第134册,景仁文化社,1994年,第19页。
(3)“仲尼至周,见老子,知其圣人,乃师之。后周德衰,乃乘青牛车去入大秦。”刘向:《列仙传》卷上《老子》,林屋译注,中华书局,2021年,第29页。
(4)[朝鲜]申厚载:《葵亭集》卷二《诗·咏史》,载《标点影印韩国文集丛刊(续)》第42册,景仁文化社,2007年,第287页。
(5)[朝鲜]崔锡鼎:《明谷集》卷五《蔗回录·和玉斋燕京感怀(八首〇书状号)》,载《标点影印韩国文集丛刊》第153册,景仁文化社,1995年,第522页。
(1)常璩:《华阳国志》卷三《蜀志》,彭华译注,中华书局,2023年,第178页。
(2)[朝鲜]徐宗泰:《晚静堂集》卷四《诗·箕城杂咏(十首)》,载《标点影印韩国文集丛刊》第163册,景仁文化社,1996年,第68页。
(3)[朝鲜]赵尚絅:《燕槎录·鹤塘遗稿》册二《夷齐庙》,载《标点影印韩国文集丛刊(续)》第63册,景仁文化社,2008年,第65页。
(4)由“时圣上即阼之三年,戊戌仲春初吉”可知,《东史纲目》是在1778年编辑的。[朝鲜]安鼎福:《东史纲目》序,韩国古典丛合DB,http://db.itkc.or.kr/inLink?D CI=ITKC_GO_1366A_0020_000_0010_2023_001_XML,2025年8月26日。
(1)[朝鲜]安鼎福:《东史纲目》附录《杂说·箕子遗制》,韩国古典丛合DB,http://db.itkc.or./inLink?DCI=ITKC_GO_1366A_0420_010_0050_2023_009_XML,2025年8月29日。
(2)[朝鲜]安鼎福:《东史纲目》第一一(下)《乙亥》,韩国古典丛合DB,http://db.itkc.or.kr/inLink?DCI=ITKC_GO_13 66A_0270_000_0080_2023_006_XML,2025年8月26日。
(3)[朝鲜]李源益:《东史约》卷一《箕氏朝鲜纪自·壬午》,国史编纂委员会韩国史DB,http://db.history.go.kr/id/sa_064_0030_0020_0020,2024年12月02日。
(4)[朝鲜]朴趾源:《燕岩集》卷一五《热河日记·谒圣退述》,载《标点影印韩国文集丛刊》第252册,景仁文化社,2000年,第317—318页。
(5)(7)[朝鲜]洪良浩:《耳溪集》卷六《燕云纪行》,载《标点影印韩国文集丛刊》第241册,景仁文化社,2000年,第102页,第94页。
(6)“肆伐大商,会朝清明。”毛亨传,郑玄笺,陆德明音义:《毛诗传笺》卷一六《大雅·大明》,第258页。
(1)[朝鲜]权复仁:《随槎闲笔》上《诗·箕子怀古》,韩国古典丛合DB,http://db.itkc.or.kr/inLink?DCI=ITKC_GO_1539A_0020_010_0200_2019_0 01_XML,2024年12月02日。
(2)[朝鲜]朴思浩:《心田稿》卷三《应求漫录·榆西馆记》,韩国古典丛合DB,http://db.itkc.or.kr/inLink?DCI=ITKC_GO_1426A_0030_010_003 0_2004_009_XML,2025年8月26日。
(3)[朝鲜]李有骏:《梦游燕行录》上《戊申·初三日(夜雨朝晴)》,韩国古典丛合DB,http://db.itkc.or.kr/inLink?D CI=ITKC_GO_15 3 7A_0010_030_0120_2019_001_XML,2024年12月15日。
(4)“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道之显者谓之文,盖礼乐制度之谓。不曰道而曰文,亦谦辞也。兹,此也,孔子自谓。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第252页。
(5)[朝鲜]申锡愚:《海藏集》卷一五《韩使吟卷·丰润县学观古牛鼎象尊》,载《标点影印韩国文集丛刊(续)》第127册,景仁文化社,2011年,第556页。
(6)毛亨传,郑玄笺,陆德明音义:《毛诗传笺》卷一《国风·甘棠》,第22页。
(7)[朝鲜]朴珪寿:《瓛斋集》卷三《诗·辛酉暮春二十有八日,与沉仲复(秉成)、董研秋(文焕)两翰林,王定甫(拯)农部,黄翔云(云鹄)、王霞擧(轩)两库部,同谒亭林先生祠,会饮慈仁寺。时冯鲁川(志沂)将赴庐州知府之行,自热河未还。后数日追至,又饮仲复书楼,聊以一诗呈诸君求和。篇中有数三字叠韵,敢据亭林先生语,不以为拘云》,载《标点影印韩国文集丛刊》第312册,景仁文化社,2003年,第355页。
(8)(9)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第186页,第77页。
(1)[朝鲜]金允植:《云养续集》卷一《诗(补遗附)·过箕子宫次郑知常韵(补遗)》,载《标点影印韩国文集丛刊》第328册,景仁文化社,2004年,第528页。
(2)(3)Bhabha,Homi K.(2004).The Location of Culture.London:Routledge,p.53.
(4)[朝鲜]安鼎福:《顺菴集》卷一四《杂著·婚礼酌宜(戊寅迎女壻权日身时所定)》,载《标点影印韩国文集丛刊》第230册,景仁文化社,1999年,第77页。
(5)[朝鲜]黄景源:《江汉集》卷二《诗·殷太师庙殿感怀(三首)》,载《标点影印韩国文集丛刊》第224册,景仁文化社,1999年,第31页。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K312.34;I312.06;I206.2
引用信息:
[1]金胜满.符号化用与正统重构:17—19世纪朝鲜“箕子白马”叙事建构[J].中华文化论坛,2025,No.193(05):45-53.
基金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