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七月;
在全球气候安全面临极大挑战的局势下,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需要共同努力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已成为国际社会在气候治理领域的重要共识,也是加强发展中国家经济独立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工具和形式。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发展情况不同,利益诉求不同,矛盾和分歧是长期存在的。中国政府主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这一大局中体现了大国担当,为世界气候等生态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这是因为人类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与我国倡导的生态文明、中国传统文化的义利观、生态观有相通之道,可以说是优秀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向现代转型的有力彰显。
2025年05期 No.193 102-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0K] - 冯若谷;
青年数字极简主义是青年群体对抗数字异化的实践方式。它以反现代性的主观性权利救渡维护个人权益与信息选择权,践行低数字欲望的生活方式以回归真实体验,在情感拒斥下以技术戒断实现数字功能的有限使用。然而,这种实践存在消极抵抗的局限性,具体体现为资本算法专制下的自由幻觉、超链接时代的原子化困境,以及异化的情感排斥引发的心理负担。对此,需通过重塑价值观与推广反消费主义叙事、培育社交真实连接与信息处理能力、强化外界心理辅导与基础数字技能学习等路径,推动青年数字极简主义的理性调适,实现青年与数字技术的良性共处。
2025年05期 No.193 108-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4K] - 张鹏;
唐代李渤所撰《真系》,构建了从杨羲到李含光的上清宗茅山系的传承谱系。茅山谱系以由上而下的“传付”方式展开,其传承多具政治与社会因素。中晚唐后,南岳田虚应率弟子东赴天台传上清法,并因此形成上清宗天台系。天台系别出心裁地创造“三师”谱系,以由近及远的方式构建天台上清谱系,其意在超越唐前期茅山系,反映出中晚唐道教茅山系衰落、天台系兴盛的状况。
2025年05期 No.193 122-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2K] - 王汉弢;谢路军;
北宋以前的道教文献中,对于阁皂山的福地位次并未形成统一观点。随着阁皂山的兴起,其福地次序有所上升,相关传说与信仰也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基于对阁皂山洞天福地次序及当地早期道教信仰的考证,研究证明阁皂山的福地位次至迟于北宋政和四年,道教内部尚未形成明确共识。早期学者提出的“唐代阁皂山曾受‘天下第三十三福地’赐封”一说经考证应为后人附会。葛仙信仰在阁皂山地区传播时间较晚,张道陵、丁令威等仙真为阁皂山早期的道教信仰主体。对灵宝祖庭阁皂山“前史”的考辨,进一步展示了道教祖庭形成的发展脉络。
2025年05期 No.193 13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4K] - 郭佳兴;
由清微天、禹余天、大赤天构成的三天说是中古道教思想中极为重要的教义知识,但相关道经文本对三天之名的内涵却未有详细阐述。引入非道经文献中的相关记述作综合分析后发现,“清微”重在表述个体内在状态,“禹余”重在表述个体与世界的互动,“大赤”则重在表述社会秩序与家国命运。三天之说不止是一种新的天命思想,更牵涉到汉末至南北朝时期的祭祀文化变革。
2025年05期 No.193 144-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