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论坛

巴蜀文化研究

  • 张浚、张栻父子易学思想比较研究

    黄俊棚;钟雅琼;

    张浚是南宋初期名臣,亦是一位以儒家淑世救国精神为理想的士人,在学问方面尤精于《易》,其《易》学思想最突出的特色是在肯定《易》为载道之书的前提下,把象数作为了解《易》中义理的基础和方法。其子张栻是理学名家,易学思想一定程度上受到父亲影响,认为太极为宇宙之源、《易》为载道之书、学《易》以致用;但是他对张浚以象数为主解《易》观点不甚赞同,认为义理是《易》的根本;此外,他还对张浚有关道器关系的论点有所发展,提出道器不可分离、器先道后、道依托于器而后行。

    2018年08期 No.148 4-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8K]
  • 《蜀中广记》所引杨慎佚著考

    王斌;艾茂莉;

    学界对杨慎著作的总体数量虽有一个大致结论,但还有遗漏。已经亡佚的升庵著作,不少条目还保存在其他文献中,并未受到关注。我们从《蜀中广记》中发现了《琼屑》《蜀志补遗》《蜀志补罅》《写韵楼记》《舆地碑目》等书约八十多条佚文,对于收集整理杨慎著作来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18年08期 No.148 1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6K]
  • 杨慎文字学考论

    姚权贵;

    杨慎是明代首屈一指的文学家、学者,虽以文学、儒学见称于世,但在他的小学、文献学论著中,尚有大量考论文字的内容,归纳起来,涵盖了对古籍用字、汉字源流、字际关系、汉字形音义、疑难字考释等字学领域的探究,其论道多精辟可取者,明清字书如《字汇》《康熙字典》等多采其说。今将这方面的文献语料略作梳理,既可观杨慎字学之造诣与思想,亦可窥其对明清文字学之影响与贡献。

    2018年08期 No.148 2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0K]
  • 从三教交涉视角论刘沅的“气”学结构

    范旭艳;

    "气"是刘沅思想中的核心概念。学界着重在理气关系中讨论刘沅的气学结构,认为刘沅气学思想与宋明理学相比,并无大的推进。本文认为,刘沅的气学结构,不能仅从宋明理学中理气关系的视角考察,要放在其"和会三教"的思想体系中,才能看出其独特性。"气"的概念与道教的"神",佛教的"心"密切相关。其养气的方法受到道教养气方法的影响。虽不认同禅宗不动心的方法,养气最后达到的境界却与佛教的"空"相通。在三教交涉视角中,才能看出刘沅气学结构的丰富内涵,及其在思想史上的意义。

    2018年08期 No.148 28-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7K]
  • 晚清都江堰大修事件及其论争探赜

    王晓燕;

    光绪二年(1876年)冬,丁宝桢调任四川总督,次年年底上奏朝廷要求大修都江堰水利工程,光绪三年(1877年)十二月初工程开工,次年三月中旬竣工,共耗银129440余两。客观而言,大修具有必然性与充分的历史条件,也与丁宝桢重视水利建设有关。然在竣工当年五月即遭洪水损毁,随即出现对丁宝桢的多方质疑,围绕工程质量及丁宝桢所奏冲毁情况的真实性、修治中采用的方法以及机器局等改革事件的可行性等问题展开了三次较突出的论争。本文拟探讨三次论争的实质,并客观评价这次大修事件及其历史价值。

    2018年08期 No.148 36-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6K]

历史论衡

  • 汉代儒学与民间信仰融合共生的文化形态

    杨清虎;

    儒学是以儒家学者为代表的一整套思想理论体系,民间信仰是民众对神神鬼鬼的信仰和崇拜,两者是大小传统之别的重要代表。儒学既存在不同时代分期的历史发展走向,也存在政治化、学术化、神学化、民间化的多重特质发展走向;民间信仰又存在弥散性,两者因此融会共生,在汉代社会构建而成"神学政治"文化生态模式。这种特有的文化模式,以天人信仰为中心,在思想、道德、法治、民风民俗、文学等多个文化层面都能通过儒学与民间信仰的融会交织体现出来,最终形成立体的多维文化形态。

    2018年08期 No.148 44-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2K]
  • 汉晋以来中国寨堡发展轨迹及其阶段特征研究

    罗权;

    寨堡是古代军队或百姓为抵御敌人侵袭,以木、土、石、砖等材料环绕修筑而成的封闭性军事防御设施,包括军队为了应对屯驻需要而修筑的军寨、百姓为了在战乱中自保而修筑的民寨。汉晋以降,每当社会动荡之际,百姓本着守望相助之精神筑寨自卫逐渐成为普遍现象,并在明清两代达到高峰。民寨发轫之初,多为百姓守望相助以应对动荡之局势。唐宋以后,其对维持基层稳定的重要性逐渐得到朝廷认可。嘉庆白莲教之役,清廷自上而下采取一系列坚壁清野的举措,促使民寨由民间自发向国家控制的模式转变。

    2018年08期 No.148 5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8K]
  • 书籍史视阈下的《琉璃厂书肆后记》研究

    刘国宣;

    民国元年(1911),寓居海上的缪荃孙根据自身早年的访书见闻,继李文藻《琉璃厂书肆记》之后,撰写了叙述同治、光绪年间北京琉璃厂书业状况的《琉璃厂书肆后记》。本文就书籍史的研究维度,贯穿以相关史实,诠解缪氏《后记》,以期揭示其社会文化史意义。

    2018年08期 No.148 6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9K]

文学研究

  • 《宋子》“孙卿道宋子,其言黄老意”考辨

    郑昕;孙振田;

    《宋子》十八篇班注"孙卿道宋子,其言黄老意",是在对《宋子》十八篇的成书情况及其学术上的特点进行说明,"孙卿道宋子"所说是《宋子》十八篇是以"孙卿道宋子"的形式而展开,"其言黄老意"所说则是《宋子》十八篇的学术特点,"其言"与《宋子》十八篇之内容实二而为一;弄清…"孙卿道宋子,其言黄老意"的含义等,对于讨论班固注"孙卿道宋子,其言黄老意"之用意、《宋子》十八篇何以著录于小说家、《宋子》十八篇对于学术史研究的意义等均具价值。

    2018年08期 No.148 7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6K]
  • 志怪小说韵文谫论

    元伟;

    学界迄今未有关于志怪小说韵文方面的专门论著。志怪小说中的韵文体量较小,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文体形式和思想内容;其成因与韵散结合的文学传统,所处时代的学术、思想和创作思潮,以及作者的文化学养和创作雅尚都紧密相关;其艺术水平、文献价值和小说功能总体上相对平庸。志怪小说的文体特征决定了其韵文承载能力的先天不足。

    2018年08期 No.148 79-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5K]
  • 明清赋集选本视域下的汉赋评点

    禹明莲;

    明清赋集的编选评点,大多成于文人士大夫之手,其最直接、最根本的诱因是科举取士。一部赋集基本上可视为历代赋体流变史,赋家选篇定目时内蕴溯流穷源的历史观,汉赋的选篇与评点关系到整部赋集的批评宗旨;从赋篇的次类看,明人辞赋总集的编纂,有尊己之意,清代则以尊王为主,而汉赋的不同归类则形成多样化的批评内涵;赋集评点本对汉赋的选评,不仅有事实上的存史之功,还是中国赋学批评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8年08期 No.148 88-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8K]
  • 求贤叙事视角下的《儒林外史》结构

    冯瑾;延保全;

    《儒林外史》中吴王和娄公子访贤的叙写,强化了吴敬梓塑造的理想人物王冕的正面形象,揭示了八股取士制这一"荣身之路"利用功名富贵对读书人的残害,导致他们"把文行出处都看轻了"。楔子里明太祖征聘王冕、正文中明世宗征聘杜少卿和庄绍光以及幽榜中明神宗下诏旌贤,揭示了"一代文人有厄"的知识分子遭际和时代悲剧。整个求贤情节前呼后应、回环兜锁,对小说结构的构建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2018年08期 No.148 96-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1K]
  • 以意驭事 明心见志——论杨潮观剧作的人生态度和循吏情怀

    钱成;王汉民;

    杨潮观《吟风阁杂剧》三十二种,以历史人物故事、民间传说为题材,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鲜活的民间生活基础。作者借事言情、以情度事,在剧作中寄寓了自己达观知命、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以及其忠孝节义的循吏情怀。

    2018年08期 No.148 103-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4K]

儒释道研究

  • 韩信同《三礼图说》考论

    乔辉;

    元代学者韩信同著述甚丰,然其著作流传后世甚少。《三礼图说》作为其流传不多的文献,向为后世礼学家所推重,然其论《三礼图》之内容真伪迄无定论。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出土实物等对其内容进行考说,以为其内容有修订前贤之论,亦有独创之处,实为礼学史上重要论著。

    2018年08期 No.148 109-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3K]
  • 王艮《论语》诠释倾向论

    李春强;

    王艮不仅继承了贯通古今、广大精微的阳明心学,而且超越其围绕良知心性、知行合一开展教化活动的既有路径,体现出发明经义、经世致用的独特诠释倾向。这一"别有倾向"在王艮的《论语》诠释文本中由世俗化的理性思辨、万物一体的宗教意识与乐以贯之的经世理想等三大层面构成。

    2018年08期 No.148 115-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5K]
  • 从《拾遗记》关于伏羲的记载看王嘉的宗教思想

    杜谆;

    王嘉兼具方士和道士的双重身份,其宗教思想分别表现为谶纬神学和神仙道教。从《拾遗记》关于伏羲的记载可见,王朝更迭的叙述顺序以及伏羲的出生、长相、功业等,反映了作为方士的王嘉的谶纬神学思想;神灵变化以授符、潜心修炼方得道之类的故事,反映了作为道士的王嘉的神仙道教思想。王嘉及其《拾遗记》,是时人思想的一个缩影。

    2018年08期 No.148 121-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1K]

文化视野

  • “礼乐制度”:华夏文化核心元素的生成及建构

    殷志;

    如果把文化视为是制度及其制度化的人的行为表现及其结果的话,缘起于西周王朝的"礼乐制度",实际早已经随着西周王朝的分崩离析,"礼崩乐坏"而成为了历史。但在绵延两千多年的华夏文化体系中,"礼乐制度"又是作为其核心元素始终存在着,成为了华夏文化独具个性化的表征。本文结合相关的制度理论,对这一看似矛盾的文化现象作出了具体的梳理与探讨。认为尽管周公旦是最早的"制礼作乐"者,但"礼乐制度"只是作为一个文化现象在西周王朝存在过。使得这一制度最终被建构为华夏传统文化的核心元素,其间历经了一个漫长的制度理论化的建构过程。而孔子则是这一过程中最初的开拓者与奠基人。

    2018年08期 No.148 126-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7K]
  • 传统官德认知体用进程分析——兼论与传统伦理发展阶段的异同

    郑文宝;

    传统官德议题自然属于传统伦理范畴,但其认知和体用的历史发展过程与传统伦理并不完全同步,可分为奠基期、定型期、巩固期、成熟期、繁荣期和解构期等几个阶段。先秦诸子观点各异,但官德取向却趋于一致,是传统官德的奠基期;传统官德至秦就已定型,不像传统伦理及汉才定型;魏晋隋唐时期传统儒家伦理发展进入瓶颈期,但官德伦理却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及宋官德与传统伦理一样进入到了成熟期;明中叶作为分水岭其前后传统伦理走向各异,但于官德而言宋后的元明清却是一致的,是传统官德的繁荣期;近代之后,传统官德才开始真正地逐渐解构。

    2018年08期 No.148 135-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1K]
  • 新时代大禹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三大向度

    陈晓耘;刘平中;

    大禹"岷山导江,东别为沱"蕴含丰富的历史价值与哲理内涵,为新时代大禹文化旅游资源创新开发与利用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经验与智慧。大禹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须要再认识、再出发,向度有三:深度提炼与整合文旅资源要素;建构特色开发与高效利用体系;"多态"融合发展模式。

    2018年08期 No.148 146-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7K]

学人访谈

  • 关于典籍翻译研究的几点思考——李伟荣教授访谈录

    姜敏浩;李伟荣;

    <正>受访者: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李伟荣采访者:西安航空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姜敏浩访问时间:2018年3月28日访问地点: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孔子学院一、典籍翻译研究的当代价值姜敏浩:李教授,您好!有学者说"加强中译外研究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1)那么,典籍翻译研究作为中译外研究的一种,在当代有着什么样的意义和作用?李伟荣:典籍翻译作为中译外研究的一种,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国家战略推动下显得越来越

    2018年08期 No.148 152-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3K]

  • 《中华文化论坛》文献引证规范

    <正>为便于国际学术交流和推进期刊编辑工作规范化,《中华文化论坛》采用2007年北京"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编排规范研讨会"所确定的《综合性期刊文献引证技术规范》要求,说明如下:一、统一以脚注(页下注)形式标注引证文献。二、注释序号用(1),(2),(3)……样式,每页重新开始。三、标引规范示例:中文专著:责任者(责任方式)/题名/卷册/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责任者与题名之间一律用冒号;责任方式为"著"可省略。例如:

    2018年08期 No.148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0K]
  • 征稿启事

    <正>《中华文化论坛》(月刊)是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的社会科学类学术理论刊物,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四川省一级期刊、四川品牌期刊。目前主要栏目有:历史论衡、文学研究、儒释道研究、巴蜀文化研究、学术述评等。为进一步提升办刊质量,我刊特面向学术界征集优秀稿件,相关要求及说明如下:一、内容及字数要求论文观点鲜明、论据充分、有学术创新性。来稿文责自负,作者应严格遵守学术规范,认真核对引文,严禁抄袭并避免大量征引二手文献。文章篇幅以8000-20000

    2018年08期 No.148 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