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论坛

传世珍宝鉴赏

  • 虢季子白盘

    <正>名称:虢季子白盘时代:西周材料:青铜类别:青铜器规格:高39.5厘米,口长137.2厘米收藏处:中国历史博物馆传世铜器虢季子白盘与散氏盘、毛公鼎并称西周三大青铜器。盘形制奇特,似一大浴缸,为圆角长方形,四曲尺形足,口大底小,略呈放射形,使器物避免了粗笨感。四壁各有两只衔环兽首耳,口沿饰一圈窃曲纹,下为波带纹。盘

    2014年10期 No.102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评论

  •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是时代精神的光荣绽放

    朱丹枫;

    <正>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之际,热播的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创下了近年来罕见的收视热潮,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和观众热议的话题。在主旋律影视作品时常遭遇票房和收视尴尬的今天,这部领袖传记题材的电视剧异军突起,脱颖而出,在全国乃至世界引起关注和反响,值得我们认真思索和研讨。中共四川省委是这部电视剧的组织、指导单位之一。作为具体工作的责任人和执行者,我有幸全程参与了作品的创作、拍摄和制作,成为了这一鸿

    2014年10期 No.102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 从《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成功播映谈主旋律题材电视剧的创作

    陈林;

    <正>48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于9月16日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间完美收官,平均收视率超过2%,平均收视份额接近6,多次拿下同时段双网收视冠军。这意味着,每天至少有6000万以上观众稳定收看该剧。更有媒体称:在"高收视、高人气、高评价"的口碑下,该剧被业界赞为"三高剧",也使得该剧成为迄今为止最成功、最具代表性的主旋律电视剧之一。

    2014年10期 No.102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凝聚最广泛共识的智慧和勇气——评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艾莲;

    <正>观剧读史,以古鉴今,转折之时,改革之际,最需要的是共识,是坚持原则,顺应大势,凝聚最大最广泛的共识。《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一剧(以下简称《转折》),全景展现了1976年到1984年这8年间的历史。这8年,是国家发展至关重要的8年;这8年,是中国共产党发展至关重要的8年。在这段历史中,从粉碎"四人帮"到实行全面改革开放,包括了整顿科教、拨乱反正到发展经济、建设四化,再到出访美日、和平解决香港问题

    2014年10期 No.102 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历史叙述与戏剧结构的双赢——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评论座谈会综述

    游翠萍;王梓均;肖笛;韩静;

    <正>9月5日,由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组织的"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评论座谈会"在成都召开,会议由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李明泉主持,来自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作家协会、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四川省直机关党校、四川大学、成都大学、西南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等单位50余位专家、学者、作家,就《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以下简称"《转折》")的艺术生产、题材选择、叙事结构、人物塑

    2014年10期 No.102 1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文学批评

  • 《全宋诗》、《全宋文》度正小传补正

    何忠盛;

    《全宋诗》、《全宋文》度正小传所云度正生卒年、籍贯及履历都存在明显的错误。本文对小传的错误进行了订正,对小传的不完善之处进行了补正,以期对《全宋诗》和《全宋文》的修订有所裨益。

    2014年10期 No.102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 《宋江三十六赞》所见绰号的语言学考察

    杨观;

    绰号是社会俚俗在词语上的反映。《宋江三十六赞》对每个绰号均有简单的描绘,这是关于宋江三十六人绰号的较早文献材料。文章在参考借鉴古人名字训诂方式方法基础上,从语言和社会民俗层面对绰号词语进行分析。根据绰号用词去探求初取名之意,同时也可从词汇史的角度,去描述绰号词语的源流演变。

    2014年10期 No.102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 城市“边缘人”的精神困境与艰辛情路——评贾平凹的小说《高兴》

    何英;

    贾平凹的小说《高兴》以第一人称自叙的方式讲述了进城拾荒的农民刘高兴等人努力融入城市、认同城市时种种错综杂乱的心酸生存史。小说以贾平凹惯用的淡然手法聚焦改革开放后,农民从农村走向城市成为"边缘人"的生存困境与身份焦虑,从中映照出了转型社会的时代风尚、地域风情、民众生存状态,以及农民置身城市的精神追求,在看似轻松幽默的情节中实则讲述了一个让人含泪而笑的故事。然而我们发现,在新世纪的背景下,随着社会环境和作家生活体验的变化,《高兴》无论是对于底层群体生活的解读还是对于底层苦难意识的提炼都存在着明显的缺失。

    2014年10期 No.102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变化·大爱·大美——评近年来四川散文新特色

    施霞;

    作为"天府之国"的四川,是全国公认的文学大省,当然也是散文大省。多年来四川散文作家队伍一直十分活跃,在全国各大主流报刊发表的大量优秀作品,虽题材不同、手法各异,却都感情真挚、文字优美、思想敏锐、意蕴丰富、见解独特,从中可以窥见四川散文作家革旧除弊、再创辉煌的决心和勇气。

    2014年10期 No.102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历史论衡

  • 四川与台湾的六缘关系论

    李后强;郭丹;

    四川和台湾,一个在中国大陆崇山峻岭的西南深处,一个置身波涛万里的东南海域,从地理距离看,似乎关联不多。但我们从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做一番历史梳理和现实考察,四川与台湾"缘分"相当深厚,至少存在以下"六缘"关系,即乡缘、文缘、业缘、物缘、神缘、婚缘等紧密联系。

    2014年10期 No.102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两汉王朝对安宁河流域的经略与渐进式汉化

    杨丽华;

    本文分析了两汉中央王朝对安宁河流域的经略,即西汉时期的以政治羁縻统治为主,新莽时期的民族歧视政策以及东汉王朝继续西汉羁縻政策的同时加大武力控制。这些政策层面的变迁推进了安宁河流域的渐进式汉化,使得安宁河流域从西汉时期以土著文化为主的文化面貌转变为以汉文化为主体的文化面貌。

    2014年10期 No.102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 “抗洋”与“扬华”:武术文化功能的嬗变

    张立营;

    过去100余年里,我国武术文化功能多次变化:武术一度被尊为"国术",成为部分国人拒斥西方体育的武器,引发"土洋体育之争";进入当代,我国又在"求同存异"思路指导下积极推动武术走向世界,前期主要表现为促进武术进入奥运会,如今则逐渐转变为开展武术文化全球传播。整个过程显示出武术传播功能的鲜明变化,武术与西方体育从对抗逐步走向融合,昭示着国人对武术功能定位日渐清晰,尤其是对武术文化品质的明晰,而从武术争进奥运会到向世界传播武术文化,则彰显了中国的文化自信在加强。

    2014年10期 No.102 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 论马克思人的需要理论与文化建设

    张潇月;

    人的需要,不仅是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而且也是学术界一直关注的一个问题。它推动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满足人的需要必须加强文化建设,而人的需要的满足促进文化繁荣发展。

    2014年10期 No.102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艺术视野

  • 中西绘画观之现代变革:对流的传统与错位的现代

    魏红珊;

    中西绘画艺术产生和成长于不同的文化土壤,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艺术传统,而中西绘画艺术深入到彼此的传统中,则表现出双向互动的影响关系,引发其艺术观念相应的美学变迁,也因此获得了各自不同内涵的"现代性"。

    2014年10期 No.102 62-71+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 西晋墓葬的美术文化考古思索——以偃师杏园墓出土的陶空柱盘为例

    王辉;

    偃师杏园村M34号墓出土的陶空柱盘是西晋时期典型的泥质灰陶陪葬品之一。据考古学家对现今发掘的西晋墓分析发现,陶空柱盘作为陪葬品在西晋中晚期多有出现,是这一时期墓制中陪葬品的代表性器物。文章选取陶空柱盘作为研究对象,旨意通过对西晋时期的陪葬品陶空柱盘的深入研究,并通过对这一时期的墓葬形制陪葬器物的深入挖掘,着重分析陶空柱盘在这一时期的实用价值与它所承担的祭祀作用,并延伸探索它的的历史与工艺的演进,探索陶空柱盘在这一时期所承载的符号观念以及它在工艺美术方面的发展演进。

    2014年10期 No.102 72-77+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 再论巴蜀画派

    王兴国;

    巴蜀画派作为近年四川文艺界重点关注和政府扶持、打造的画派(群体),各方对其概念定位和代表画家的遴选都存在一些偏差。所谓巴蜀画派应当界定为20世纪内以张大千、陈子庄、冯建吾等等为代表的巴蜀籍近现代画家群体,当下学界应及时和深入进行研究。而对四川当代画家群体,则应使用"新巴蜀画派"概念,政府应大力扶持、打造。

    2014年10期 No.102 7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 生态美学视野下的张大千题画诗管窥

    王益;

    张大千题画诗中包涵着丰富多样的生态题材、丰满完整的生态意象与和谐的生态美感。本文以现代生态美学的主张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意识观为切入点,重点就张大千题画诗中的山水泉瀑、花果松竹、鸟兽虫鱼等生态类题材进行研究,系统地探讨张大千题画诗中自然生命客体的生发赓续、象征意义以及人类审美主体在欣赏自然生命客体时的精神愉悦与境界超越等。

    2014年10期 No.102 8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城市是母体:解构光影中的巴渝影像

    王英莉;

    电影作为现代文明的产物,首先诞生于城市中。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相比,重庆有着自己独特的地域特征和文化内涵。《疯狂的石头》能有如此高的评价和口碑,重庆的立体交通网络功不可没,立体的空间为叙事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城市是母体,电影就是城市的孩子。城市空间是群体情感记忆的载体,而自我关于城市的情感体验和物欲沉醉,又构成城市景观最核心的文化建构。

    2014年10期 No.102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民族民俗文化

  • 云南保山彝族的擦大钹舞蹈文化

    庞迪蓉;

    云南薄衫彝族擦大钹舞蹈以其深厚的历史沉淀,丰富多彩的内容,古朴幽雅又不失豪放的风格,成为彝族文化宝库中的一块瑰宝,在国外享有极高的声誉。擦大钹舞蹈之所以具有如此迷人的神韵和魅力,与擦大钹舞蹈中所包含的多元文化特征及其不可低估的社会功能密不可分。

    2014年10期 No.102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 彝族民歌说唱的艺术特征

    叶江玲;

    彝族人民在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创造了数以万计民歌,用固定的唱腔、唱调和唱曲,创作了浩瀚繁杂的文辞。彝族民歌唱腔、唱调和唱曲上极具民族特色,文辞的艺术表现手法也极为巧妙和别具一格,体现了古老歌谣的创作特征和音乐特性;体现了原生态音乐的特性。彝族民歌是中国少数民族原生态民歌中的"奇葩",是中国民歌音乐研究的"活化石",在人类学、民俗学、民族学的研究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作用。但由于时代的发展,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表现形式却濒临消亡的边缘。文章从描写手法、修辞手法和语言三个方面浅析了彝族民歌文辞的艺术特征,以便更好地去抢救和传承这种濒临消亡的边缘的艺术成果。

    2014年10期 No.102 101-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文化的传承与变迁:解读阿尔泰乌梁海部族敖包祭祀仪式

    海英;

    本文根据笔者的田野调查,并结合相关资料对于阿尔泰乌梁海部族敖包祭祀仪式进行了分析、论述。同时探讨了阿尔泰乌梁海部族敖包祭祀仪式的意义及其社会、文化功能。

    2014年10期 No.102 106-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 川西南尔苏藏族劳动舞文化研究

    古涛;

    尔苏藏族每逢重要节日、婚丧嫁娶、耕种丰收、修房造屋、迎宾送客,都有歌舞。民间舞蹈结构类型为单一性抒情舞蹈,舞蹈动作简单古朴,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尔苏劳动舞包含栽秧舞、打荞舞、挖蕨根舞、连枷舞、打墙舞、训牛舞等。

    2014年10期 No.102 11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 民族文化产业集群:内涵与特征界定

    晏雄;

    西部文化资源富集地区呈现的民族文化产业集群现象已被实践证明是提升民族地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为便于学界同仁对这一现象的进一步研究,本文梳理了从文化、文化产品、文化产业、民族文化产业和产业集群、文化产业集群几个概念的内在逻辑关系,在此基础上界定了民族文化产业集群的内涵,并对民族文化产业集群的特征进行了规范。

    2014年10期 No.102 117-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三学”探索

  • 试论先秦儒家对孝道的理性化建构

    陈以凤;巩宝平;

    春秋战国时期,上古三代神祗文化渐向以理性精神为主的人文文化转变。先秦儒家从多方面致力于孝道的理性化建构,一方面纳孝于仁、礼,论孝为仁之本根、礼之文理,解决行孝正当性问题;另一方面主张事亲以礼,生死不辍,量力而行,诠释行孝之具体路径;同时高扬孝道合乎义的精神,以义约孝,规范不当孝行。由此使孝道成为仁、礼、义圆融,情理兼具的辩证理论体系。阐发富含理性之光的先秦儒家孝道,对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2014年10期 No.102 125-130+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惠能“不二”精神的美学意蕴

    刘丽斌;

    作为南宗禅的创立者,惠能的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美学内涵,而"不二"精神贯穿惠能禅学体系的始终。以不二之义的阐述为出发点,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述惠能"不二"精神的美学意蕴:人人具有佛性而向内自心证悟所体现的自由解放的人本精神,以不二之佛性观照万物形成的无所挂碍的空灵心境,不二智慧呈现出的超越言语的非理性直觉思维,定慧不二与无念、无相、无住修行观强调的随缘任运的生活态度。

    2014年10期 No.102 131-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 明代庄子学著述伪书相关问题考论

    刘海涛;

    明代庄学著述中有大量伪书,本文即对署名黄洪宪的《南华经文髓》、陈懿典的《南华真经精解》、《新锲南华真经三注大全》三部伪书进行考证,并对学界在引用李光缙庄子注解时出现的错误进行考论。

    2014年10期 No.102 136-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官德文化

  • 孙中山的官德建设思想及对我国廉政建设的启示

    邓雪琳;

    官德建设,是有效行政的基础,是遏制权力腐败的内在屏障。孙中山重视官德建设,要求官员重视人性的养成教育以修身,要求官员重视表率作用以立标,要求官员重视传统文化对官德教化作用。孙中山还非常重视用人民的政权去制约政府的治权,以约束官员从良从善。孙中山的这些官德建设思想来源于"中学、西体、马说。"他的这些官德建设思想对我们现代的廉政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2014年10期 No.102 141-148+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职业教育

  • 抗战时期西康省职业教育特点研究

    周正龙;

    抗战期间,西康省职业教育为适应抗战建国之需,在政府、社会团体及地方热心人士的支持和帮助下,从无到有逐步发展起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景象。西康省职业教育具有办学模式多样化,办学目标特色化,职业教育社会化和教育方式多样性,学校学科设置实用性和教学过程针对性等诸多特点,这些特点对当今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西康省职业教育的发展,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西康地区落后的经济文化面貌,而且为抗战培养大批实用人才,加速了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

    2014年10期 No.102 149-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 “文化支边”与凉山彝族社会职业技术教育史略

    易莉;

    本文分析了凉山彝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特点及历史过程,强调了"文化支边"与解放后着重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胡耀邦视察凉山后,凉山大学的成立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支撑,对技术人才的提供,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并总结了经验教训。

    2014年10期 No.102 157-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他山石

  • 诺贝尔文学奖版图轨迹

    陈兴;

    诺贝尔文学奖是世界范围内文学创作的最具权威的奖项之一,奖项一个多世纪的历史是瑞典学院国际视野不断被挑战和被开拓的历史。诺贝尔文学奖的版图轨迹体现的是观念史,文学价值的评估史,以及文学与政治、经济、外交等非文学因素的博弈史。本文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出发,主要探讨三个问题:一,外部世界的变迁在文学内部得到认同或者质疑,并通过文学奖项体现出来;二,某一新的区域成为世界文学版图上显著一点后,它背后所反映的语言、文化特性;三,一个世界性的文学奖项同区域文学之间的张力,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20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

    2014年10期 No.102 162-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身体是什么:从波伏娃到巴特勒的身体观

    谭永利;

    身体问题从启蒙运动以来日渐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身体也从感性的和充满原罪的从属地位得到提升。从女性主义到性别研究的发展历程中,对身体的论述是不可避免的。波伏娃将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分开后,对女性的身体作了剖析,认为女性的身体除了生理性别本身的差异外,还是一个社会建构的过程,而且女性的身体是麻烦和累赘的。巴特勒则认为对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的区别并不重要,反而身体才应是性别研究的中心议题。身体既是物质性的,也是社会性的。身体是性别述行的场域,是异性恋社会规制下的操演,而操演的边界之外存在着"酷儿",操演的失败之处则是"他者"们重返的地方,从而为"酷儿"理论提供了支撑与框架。

    2014年10期 No.102 168-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文化传媒

  • 新媒体舆论环境下公民媒介素养教育路径初探

    蹇莉;

    新媒体舆论已经成为各类社会事件发展进程的重要影响因素和主流舆论的组成部分,随着新媒体以及新媒体舆论的不断发展,公民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也进一步凸显。本文将就新媒体时代如何提升公民媒介素养提出可行的路径和策略。

    2014年10期 No.102 175-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从传播学角度浅析我国网络谣言及其舆论引导

    付若岚;

    网络媒体的社交功能在现代社会中得到进一步发展,其思想表达和公共事务参与的能力明显提升;同时,社会的革新也重塑着网络媒体。谣言传播实际上是社会集体记忆的潜伏变化,核心是人们通过传播,外化了意识中的信息。本文试图运用传播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进一步探究网络谣言的内涵、特点和传播方式等,分析近期典型的网络谣言事例以及网络舆论引导面临的不利因素,从而探求正确实现舆论引导的途径。

    2014年10期 No.102 180-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浅析媒介融合趋势下网络媒体的发展——以澳大利亚雅虎7和中国新浪为例

    杨星;严雨桐;

    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升级换代,传统媒体不断受到新媒体冲击。这些被创造出的新媒介形态,占领了人们生活的大部分,对传统媒体造成利益的分流。传统媒体对此采用的各种转型方式相互融合。网络媒体成为新的重要传媒形态后,同样寻求非自身单一发展之路,与电视媒体合作,使得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共同发展。

    2014年10期 No.102 184-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 电视新闻街头主题采访类报道的探索与思考

    杨帆;

    电视新闻街头主题采访类报道是媒体编辑记者走基层,深入一线,集中反映开展"走转改"活动的一个缩影。在"走转改"活动中,我们的电视媒体进一步聚焦普通百姓,探索新闻宣传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新思路、新途径。通过创新节目报道形态,切实完善街头采访类新闻报道,推动主题宣传的创新性、贴近性、可观性和有效性。本文通过探索与思考,希望这类节目展现出更多的人文关怀和情感深度,打造出更多具有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新闻报道。

    2014年10期 No.102 187-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征稿启示

    <正>长江文化是我国堪比黄河文化的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主体文化之一。长江流经的十一个省市,形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文化聚集带,并覆盖了整个南方地区,孕育了南方文明体系的发生发展。近日,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长江经济带的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经济建设离不开文化依托,为此,我刊特推出"长江文化带研究"栏目,拟对长江经济带与文化带的关系、长江文化带历史资源梳理、长江文化带与经济生态融合发展、长江

    2014年10期 No.102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 中华元典关键词的原创意蕴与现代价值——基于词根性、坐标性和转义性的语义考察

    李建中;

    <正>中华元典关键词以"词根"的方式沉潜,以"坐标"的方式呈现,以"转义"的方式再生,既是轴心期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语义根源,亦为中外文化和而不同的话语前提。因而,欲楬橥元典关键词的原创意蕴及现代价值,须从词根性、坐标性和转义性之考察开始。元典关键词之语义考察,一是以五经以及儒墨道法兵诸家文化元典为文本依据,诠释中华元典关键词的词根性(关键词的文化源起与辞源学释义);二是以历史时空为经纬,厘定中华元典关键词的坐标性(关键词如何标

    2014年10期 No.102 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游火清梅花作品选

    <正>~~

    2014年10期 No.102 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2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