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论坛

文化前沿

  • 从国内外文化发展指数看中国文化发展指数体系的构建

    胡攀;张凤琦;

    文化发展指数是衡量文化发展状况的定量描述和分析比较工具。本文通过比较研究欧洲创意指数、香港创意指数、中国文化现代化指数、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进而为构建全面、科学、客观的中国文化发展指数体系提供借鉴。

    2014年07期 No.99 5-9+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 论文化发展视域中文化环境的要素构成形态

    罗锐华;

    基于我国文化建设发展的现实情况和实证分析方法可评估性的原则要求,将社会经济条件和人文发展水平作为文化发展环境的要素构成形态。文化发展视域中文化环境的要素构成形态包括:地区GDP总量、R&D占GDP比重、万人互联网用户数、流动人口占常住人口比例、文化遗产数量、万人知识产权发案率和文化法制环境满意度等七个方面。

    2014年07期 No.99 10-13+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文学批评

  • 花间丽词:巴蜀文化美学的一次聚焦狂欢

    邓经武;

    晚唐五代"时代精神"落户于西蜀成都并绽放出绮丽艳秾之"花",源于巴蜀提供的最佳文化生态环境。巴蜀"喜艳秾、好华美"地域美学传统,催生出"花间词"香艳绮丽的艺术意象营造。《花间集》价值在于用全新的形式表现趋于觉醒的人文精神,以集群对文学形式美进行一次淋漓尽致的聚焦展示,从而与中国"温柔敦厚"主流诗教传统形成悖离,并由此拓展出中国文化美学的另一新途。

    2014年07期 No.99 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船山哲学中的整体观念及对其诗学的影响

    杨宁宁;文爽;

    船山诗歌整体观有深厚的哲学基础。船山哲学中蕴涵着一种求"一"、求"全"的特性,主要表现为"一元之气"的本体论、"一以贯之"的诠释方法以及"体用相函"的思维模式。船山诗论中的"一气"说和"一色"说,深受"气一元论"的影响;而诗论对"一意"、"一情"和"一景"等的追求则可溯源于"一以贯之"的方法论;船山诗论中对诗歌整体音乐性的推崇则暗含"体用相函"的思维模式。

    2014年07期 No.99 20-25+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 也说孙桐生对《红楼梦》的评点

    程建忠;

    孙桐生是晚清蜀中著名学者、红学家。对于孙桐生对《红楼梦》的评论和批点,著名红学大师胡适先生在《跋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影印本》一文中,断然指出孙批"没有什么高明见解";著名红学家孙逊先生在《红楼脂评初探》一书中亦认为,孙批"没有多少研究价值"。本文认为,孙桐生对《红楼梦》"亘古绝今"的评价是开天辟地的,孙桐生对《红楼梦》的评点有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和独到的审美价值,他的不少批语补充、深化了脂批的见解,弥补了脂批的不足,纠正了脂批的错谬,有助于多层面、多角度地理解和鉴赏《红楼梦》思想与艺术的精彩。因此,孙桐生作为一位晚清红学家,虽埋没已久,我们今天是应该给予他一个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

    2014年07期 No.99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 《雅舍小品》与梁实秋的文学观

    王方;谢应光;

    《雅舍小品》综合体现了梁实秋的文学观。他反对把文学当作工具,提倡文学的独立性;反对载道的文学,提倡人性的文学;反对滥情的文学,提倡理性的文学。这种文学观在今天依然具有正面价值。

    2014年07期 No.99 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饶雪漫图书市场运作模式初探

    王梓均;

    饶雪漫在文坛20多年,已然成为了青春文学作家群中不可忽视的一位。作为一直被称为"青春文学掌门人"的她对于图书的出版运营从一开始就充满了商业的气息,她试图将图书出版业和娱乐业结合到一起来经营。她以图书出版为平台,向电影、电视、网络等媒介延伸,通过选书模、拍MV、拍广告、做电影主角选秀、做杂志书等方式对青春文学进行宣传,融合众多元素,不断拓展市场,目前已形成了一条初具规模和特色的多元互动的产业链条。本文试图对饶雪漫的图书运作模式加以探索,找到青春文学发展的一条道路。

    2014年07期 No.99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春天,遂想起》中乡愁主题的泛文化性

    罗海韵;

    余光中虽很长时间身在岛屿,却是一位具有开阔视野的诗人。他的诗风格多样、意义丰富、思想深刻。当人们谈到余光中,常想起他标志性的乡愁。其实,乡愁在他的笔下被赋予了更深广的含义。这种超越性与普遍性可以称为泛文化性。《春天,遂想起》很好地体现了这点。

    2014年07期 No.99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丝路研究

  • 试谈战国秦汉时期筰人与牦牛关系

    龚伟;

    战国秦汉时期筰人是一个以放牧为主,耕作为辅的族群。秦汉时期聚居在雅砻江流域,史籍所载地名有筰都、大莋、莋秦、定莋。近年来盐源老龙头墓地的发掘,揭开了研究在战国秦汉时期筰人活动的序幕。牦牛是秦汉时期西南少数族群中重要的一支,史籍中关于牦牛的记载往往都和筰联系在一起。战国秦汉时期牦牛和筰在活动地域范围上重合,文献记载中也有很强的相似性。特别是同时期同地域的考古发掘有着密切的共性,都是石棺葬文化系统。诸多资料显示战国秦汉时期的牦牛和筰是同一族群。

    2014年07期 No.99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青铜矿产资源与西南夷社会结构和多民族分布格局

    刘弘;胡婷婷;

    青铜器的出现从内部推动了西南夷各族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发展,导致酋邦制社会的出现。从外部而言,西南夷诸族都控制有青铜文化赖以产生与发展的铜、锡、铅矿产资源,并掌握了冶铜铸铜技术,这种状态支撑了西南夷诸族独立发展的多民族一隅共存的格局,这种格局一直延续到东汉时期汉文化完全进入西南夷地区方才结束,西南夷地区也因之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2014年07期 No.99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非遗传承与保护

  • “兰州鼓子”的研究现状及传承发展探索

    杨阳;

    兰州鼓子作为甘肃省历史悠久的优秀曲艺种类跻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些学人纷纷将目光投向了这个原本少人知晓的民间传统曲艺形式,从其历史源流、演唱形式、音乐构成、唱词审美、师承关系、保护与发展以及政府作为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论述,使得对兰州鼓子的研究呈现出高潮。本文拟对兰州鼓子目前研究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兰州鼓子的历史源流、传承与发展进行探索。

    2014年07期 No.99 55-5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 环境、信仰、文艺与生活:人地关系视野下的叶榭舞草龙研究

    赵李娜;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叶榭舞草龙,是由上海松江当地集合祭祀、娱神、娱人为一体的文艺展演活动。在南方的中国,这样的舞龙形式很多,体现出稻作文化背景下民众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但在当今的非遗保护中,由于缺乏对民俗事项的本真内涵及生发根源的根本性理解,造成了现在非遗保护中只取传承而忽略对其文化空间的修复及营造的重视,从而使得非遗保护走向"碎片化"之困境。在这样的语境之下,引入历史地理学中"人地关系"概念,从表征、内涵、根源来对民俗事项进行剖析理解,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其构成元素进行修复或营造,达到从整体上保护的良好效果。

    2014年07期 No.99 60-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 卡拉鸟笼——苗族传统文化研究(之一)

    张海燕;

    贵州丹寨卡拉村制作鸟笼历史悠久,数百年精雕细凿,磨练出了卡拉人巧夺天工的精湛技艺。世代伴山而居的苗族村落,将鸟笼文化推向了"非遗"的殿堂。本文主要从丹寨的历史渊源、中国的鸟文化背景、卡拉鸟笼的工艺制作三个方面对卡拉鸟笼文化进行探讨。

    2014年07期 No.99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9K]
  • 朱仙镇木版年画色彩的文化寓意

    杨晓坤;

    朱仙镇年画是中原文化、民俗文化真实的图景写照,其色彩的文化寓意性包含了中原人民最淳朴的审美追求,受到了儒家、道家、佛家以及民间信仰和伦理规范等诸多方面的综合影响,年画中的色彩被赋予了更多的情感寄托和情感寓意。由此可见,传统美学思想文化对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色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014年07期 No.99 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1K]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态保护研究

    杨敏茹;

    本文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重要性的论证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抢救、保护和利用工作的辩证关系的分析,阐述了通过动态保护的办法,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可行性、现实性和实用性,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可操作性的参考意见。

    2014年07期 No.99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新论摘编

  • 媒体生态与中国散文的现代转型

    丁晓原;

    <正>为报刊写作,是晚清至五四时期散文最显著而重要的特点。以报刊为媒介载体的散文,其新的写作方式和传播方式,外在地影响着散文的体式,语言和风格。同时,媒体的价值取向又规定或部分规定了散文的主题设置。民族国家想象中的媒体与散文现代性之间具有某种内在的关联,以报刊建构民族国家想象的共同体,是晚清至"五四"的主流媒体为中国现代性建设所作出的特殊贡献,而媒体散文是联结报人志怀、报刊功能和民族国家建构的关键词。《时务

    2014年07期 No.99 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历史论衡

  • 南汉国女官研究

    乔玉红;

    南汉国的女性在岭南历史上极具特色,有着极强的参政、预政风气,形成南汉历史上一道独特景观。这些女性大多才华横溢,身居高位,在朝堂之上拥有掌控政权的能力,给南汉政权带来了极为重大的影响,成为后世评说的目标。

    2014年07期 No.99 80-83+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 汉代礼治思想研究三十年

    罗彩;

    <正>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礼的研究即受到学术界重视。而作为中国古代社会治国安邦的基本方略和基本理念的礼治思想更是引起了学术界的持续关注。总体上说,广义的礼治思想包括礼论、礼仪、礼乐、礼法、礼制、礼治多方面内容。在中国古代社会,真正奠定"以礼治国"的国家——社会治理模式是在汉代。近三十年来,学术界关于汉代礼治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礼论关于汉代儒家"礼"的基本理论学说,近三十

    2014年07期 No.99 84-92+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 “风水之说”与“迁徙的传统”——闽粤赣客家地区二次葬习俗的文化解读

    宋德剑;

    二次葬习俗是闽粤赣客家地区流行的丧葬习俗,从客家地区的文献与田野材料来分析客家地区二次葬习俗产生的原因,可以归纳成两点:"葬惑于风水之说"与"迁徙的传统"。细考二次葬习俗形成原因的发展过程,证实从"风水之惑"到"负骸相宅"的二次葬习俗原因的转变是清末民初粤东客家意识兴起的社会产物。

    2014年07期 No.99 9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三学”探索

  • 《南华真经直音》的体例、校勘——兼论其文献价值

    杨荫冲;

    北宋贾善翔《南华真经直音》是为克服信徒诵习《庄子》时遇到的文字障碍而作的音义书。此书以陆德明《庄子音义》为基础,一方面在内容上根据变化了的语音事实做了部分更动,使之符合作者时音,另一方面在形式上本着简便易识的原则改变了原书的注音方式。此书显示的版本异文多跟同期流布的陈景元《南华真经章句音义》接近,所据底本可能也是景德本《庄子音义》。

    2014年07期 No.99 98-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 梁末南方北迁士人的宗教情结

    洪卫中;

    萧梁后期,侯景之乱和梁江陵政权的灭亡先后导致南方不少贵族士人被迫北迁,这使得北朝的东魏(北齐)政权和西魏(北周)政权之下从此便各有了一个梁末北迁士人群体。由于其时佛、道盛行,南、北社会都弥漫在氤氲的宗教环境之下,故而北迁的不少梁末士人不但在梁时有着某一宗教信仰或宗教倾向,北迁后感慨于国破家亡和身世的巨大变迁对宗教更有了愈加浓重的情结:或更深的受其影响,或更加明确地选择信奉,而这也影响着他们此后的价值观、人生观。

    2014年07期 No.99 105-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 佛教道教与中国古代出版简论

    张慧敏;

    现存宗教抄写的宗教典籍和宗教刻本,是我国古代出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之所以有这么多宗教典籍的编纂和出版,与佛道教抄写、流布宗教经典能够获得功德的思想分不开。

    2014年07期 No.99 11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传统建筑文化

  • 传统风水文化对中国园林设计的影响

    甘娜;颜廷真;陈其兵;

    针对风水文化的神秘性,本文在论述形势派和理气派理论的基础上,探讨风水文化对中国造园论的影响。中国古典园林为体现天命观的思想,极力追求形势派坐北向南的四象模式,在理气派的运用上严格按照术数的生克制化来布局建筑。现代园林剔出古代造园论中的唯心思想,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美感。在形势派上除了按照坐北向南的四象模式修建外,只需一个围合的空间即可;在理气派的运用上除了遵循传统的方法外,还融入了现代文化和科技成果。

    2014年07期 No.99 114-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7K]
  • 自贡传统聚落景观中的风水文化解析

    李平毅;

    川南自贡是一个因盐而生、因盐而兴的城市。近两千年的业盐活动,对当地传统风水理念产生了深刻影响,形成尊崇传统却不失理性思考的风水观,并成为自贡地域传统聚落景观营造的重要指导理念。本文解析了自贡地域风水文化的成因,重点分析了自贡地域传统聚落选址布局风水观及聚落风水立向、风水修正观念,并阐明研究自贡地域传统聚落风水文化的意义。

    2014年07期 No.99 121-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四川名人故居“情景教育空间”特征与环境行为分析

    冯琳;罗谦;

    现代城乡环境在模式化的建设过程中逐渐失去了其地域文化特色与空间场所精神,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四川名人故居多,淳朴自然、清雅幽远,注重通过院落空间,景观外环境以及庭院植物造景等营造场所的情景教育空间。本文以环境行为学、符号学等为理论基础.以陈家桅杆、夕佳山民居、三苏祠、郭沫若故居等四川名人故居为例,从民居建筑选址与布局,建筑装饰艺术文化寓意,庭院五感设计,庭院植物造景文化性四个方面,综合分析环境、文化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从环境行为学角度探讨情景教育空间对人的积极影响,并探讨如何将传统情景教育空间设计表现手法应用于现代城乡环境,以求能保护及延续文化传统与建设具有人文精神的居住空间。

    2014年07期 No.99 126-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1K]

文化创意产业

  • 试析文化与科技融合推进四川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

    刘平中;李后卿;

    主动发掘利用巴蜀历史文化资源,强化文化传承与创新,通过走内涵发展、品质发展和优化发展之路,对促进巴蜀本土文化资源的资本性转化,推动四川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升级转型,具有巨大的潜能与现实可能性。根据四川文化资源现状,重点开发利用如下巴蜀文化:江源文明水利工程文化;古蜀文化大遗址文化;两汉三国蜀汉文化;巴蜀诗文歌赋与古街古镇;四川道教佛教宗教文化;民族风情文化;红色文化与英杰伟人故里;巴蜀手工技艺、戏曲技艺和节庆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餐饮文化。

    2014年07期 No.99 133-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 影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文化性与经济性因素研究

    薛晓霞;

    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意为核心,以文化为灵魂,以科技为支撑,以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为主题的知识密集型、智慧主导型的战略产业。本文从社会学和经济学的视角,研究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意识形态的经济模型"。基于汤普森的意识形态理论,从"文化"层面进行了剖析;基于波尔的钻石理论,从"产业"层面进行了剖析。从诺斯的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视角,结合意识形态理论和钻石理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文化的经济性"和"经济的文化性"进行了综合剖析。最后,基于上述理论,构建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意识形态的经济模型"。

    2014年07期 No.99 139-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K]
  • 传统养生文化的产业化路径探析

    周青;丁功谊;

    现代社会中,人们追求健康长寿的意识有了显著提高,伴随着我国老龄化的趋势,传统养生文化产业成为我国目前消费经济新的着陆点和增长点。我们可以从"因地制宜,政府扶植","立足特色,打造品牌","商业营销模式","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等四个方面来建立养生文化的市场产业化发展路径。

    2014年07期 No.99 146-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几个问题

    邱明丰;钱才芙;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出现的主要问题是:一是过分看重文化产业的GDP贡献值;二是把文化资源视作文化产业;三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同质化;四是文化产业发展方式的粗放化。本文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层追问,认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应该完善评价指标、注重文化创意和文化科技的开发、全面探索文化产业特色经营思路、坚持走集约化发展道路。

    2014年07期 No.99 150-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民族文化

  • 从多元性到体系化:论康区创世—后创世神话体系

    王远明;

    康巴藏区民间故事中相当部分神山圣水的传说不仅是创世神话,而且还是晚于它们存在的原始创世神话之后的创世神话。如果将自发的多元性创世神话与自为的体系化后创世神话给予整体性观瞻,可将后创世神话体系视为创世神话的再创造,是为创世—后创世神话体系。该体系的功能性叙事完成了一种隐性的史诗性叙事,其叙事模式通过历时性重塑和现时性复制,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不断生长、可以包罗万象的想象体系,继续着、或可能继续着史诗性叙事。

    2014年07期 No.99 154-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 仪式与象征——云南户撒阿昌族色曼崇拜仪式的文化意涵

    杨荣涛;

    色曼崇拜是云南户撒阿昌族重要的信仰,是其精神文化体系的重要内容。户撒阿昌族的色曼崇拜仪式充满了象征,由参祭者、祭台、祭品等构成的仪式空间充满神圣。户撒阿昌族的色曼崇拜仪式积淀着阿昌族群的历史记忆,传承着独具特色的阿昌文化。

    2014年07期 No.99 160-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 从民族村寨服务质量谈民族文化旅游的发展

    赵艳林;钟洁;夏琳淋;

    目前,民族村寨旅游已成为我国西部地区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服务质量对维持民族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本文以桃坪羌寨、甲居藏寨和泸沽湖社区游客为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使用SPSS16.0软件,探索性借助于双因素理论对游客的感知服务质量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重点专注服务质量的激励因素和完善服务质量的保健因素能促进民族文化旅游的发展。

    2014年07期 No.99 164-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他山石

  • 发达国家文化金融发展路径研究

    郑棣;冯结兰;

    我国文化企业多是小微企业,一方面企业发展需要金融机构给予大力的支持,另一方面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说,如何控制防范风险、满足小微文化企业的融资需求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在这一方面,发达国家的文化金融发展路径为我们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本文认为国外文化金融发展的路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构建完善的融资体系,文化企业可以从银行、股市、基金、财政等多个途径获取资金支持;二是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评估与管理、融资担保与保险、知识产权交易等中介机构,为文化金融提供各种中介服务,解决制约文化金融发展的瓶颈问题。

    2014年07期 No.99 172-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文化建设

  • 略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

    陈永琴;李华彪;

    本研究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指导,结合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从目标、对象、培养层面、队伍和途径等方面提出构建高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二三三五"模式,旨在从积极、正面的角度引导和推动高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2014年07期 No.99 17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 感恩文化的理性思考

    杨建英;

    感恩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活动,是人们在受到别人帮助时所产生的一种表示感激并且希望予以报答的情绪。本文以北川新城灾后重建为引子,从理论的角度分析感恩的实质和内涵,从知恩—感恩—报恩的循环模式阐述感恩的作用机制,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探讨感恩情结对于社会发展和民族复兴的重要意义,并希望藉此引发更多关于感恩文化研究的思考。

    2014年07期 No.99 183-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浅析龙良贤的业余书艺人生

    翔宇;

    <正>古往今来,文如其人之说已成人们评价一个人修身养性以至道德情操的一大圭臬。在龙良贤的办公室里,除了感受到他的繁忙而外,那些字画营造的氛围,也让人不难从中领略到"繁忙"之外的闲情逸致。其实,战士的生活并不全是金戈铁马,也有风花雪月。或许,正是这种格调与报社总编起伏跌宕的事业一起,才构成了他非凡而精彩的人生。专业办报纸,业余喜书法。既然本文是"浅析龙良贤的业余书艺人生",那就谈谈龙良贤书

    2014年07期 No.99 188-190+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4K]

  • 传世珍宝鉴赏

    <正>名称:饕餮乳丁纹方鼎时代:商材料:青铜类别:青铜器规格:高100厘米,口横长62.5厘米,重86.4千克收藏处:中国历史博物馆鼎,在三代之际是传国重宝,国家政权的象征。据《左传》记载,楚王讨戎,兵过周疆,周定王派王孙满去犒楚军,楚王便问他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正言:"周德叶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后遂以"问鼎"比喻夺权篡位。另外,政权的更替也被称作"鼎革"。饕餮乳丁纹方鼎是目前为止所见到鼎的最早实物。它有方斗形器身,圆拱形双立耳,口沿外折,稍大于底,深腹,平底下立四圆柱状空足。腹部四面的纹饰完全一致,皆上饰带状兽面纹,余下三边则辅以乳丁纹,中央留空,

    2014年07期 No.99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