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论坛

传世名画欣赏

历史论衡

  • 古代中国和希腊的祭祀及原理——以人类交易活动为视角的尝试性分析

    任大川;

    在古代中国,祖先祭祀具有宗法特征,某个血缘家族垄断着对自然神的祭祀。与之相比,古代希腊却具各代祖先浓缩为一个固定神的特征,非血缘者能参加祖先祭祀,市民也能参加对自然神的公共祭祀。祭祀活动本身具有付出代价、求得回报的特性。因此,祖先祭祀可以被定义为人类上一代为避免自己亡灵的生活困苦而与下一代所进行的一种交易活动,而不同的投资方式规定了交易参与者的范围,最终衍生出中国和希腊在祭祀方面的各自特征。

    2014年03期 No.95 5-13+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5K]
  • 冉駹历史沿革考

    耿少将;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冉駹人群就已经生活在岷江上游地区。在不同时期虽然有不同的人群融入其中,但冉駹作为当地人群的主体却一直没有发生变化。数千年来,他们使用同一民族称呼,几乎固定地生活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并一直维持着一种以山地农业兼畜牧业、外加"入蜀为佣"为特征的生计方式。他们是岷江上游地区一个历史悠久、超强稳定的族群。

    2014年03期 No.95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 四川龙泉阴地契约文书特点与客家“二次葬”习俗

    王雪梅;

    四川龙泉阴地契约文书主要分为三类:送讨、借、买卖。各类契约满足了不同情形下对阴地的需求,各自权利义务明确。从内容上看,讲究程式,叙述严谨,其中阴地买卖契约既具有清代土地买卖契约的一般特点,又具有阴地买卖契约的特殊性。在龙泉阴地契约文书中还体现出客家"二次葬"的习俗。

    2014年03期 No.95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行政伦理视野下的中国古代“官德”

    李发戈;

    古代官德既包括官员的个人道德修养,又包括官员政治和行政活动中遵守的道德规范。从行政伦理的角度来审视古代官德,官德不仅具有自我约束、内部控制的作用,而且作为一种治理方式,官德还是政治正义和行政合理性的基础。

    2014年03期 No.95 24-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 司马懿戮士与魏晋易代政治之缘起——对“高平陵政变”前后司马懿政治心理的考察

    钟思远;

    "高平陵之变"是魏晋易代史上第一件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而司马懿诛除曹爽及朝中名士之举作为此事件的最终结局,更具有专权夺朝的标志性意义。以此为切入点,对政变前后司马懿的政治心理作出追溯式考察,能够从史实细节处洞悉司马懿的个体性格与其政治作风之关系,也有助于更为清晰和具体地认识魏晋易代政治之缘起。

    2014年03期 No.95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 魏晋时期南疆妇女婚姻生活状况研究——以佉卢文书为据

    张婧;

    从佉卢文书的内容可以看出,魏晋时期新疆南部地区妇女的婚姻生活丰富多彩,婚前Loti及mukesi的缴纳与否是其婚姻合法性及子女有无继承权的保障。当时虽然存在互换婚姻及换妻现象,但并不能因此断言妇女在婚姻中没有丝毫权利,她们在婚姻家庭生活中享有一定的权利,而且其中的许多权利得到了国家法律的保护和监督。

    2014年03期 No.95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民国时期川西北羌地汉人与羌地经济

    何广平;

    早在秦汉时期,川西北羌族地区即已有汉人居住。到民国时期,该地汉人已形成一定规模。羌地汉人作为生活在羌族地区的特殊群体,为这一地区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产工具及组织形式,他们所从事的各项生产活动,对羌地经济起到重要的作用,促进了羌地社会的发展,为开发边疆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对加强羌汉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促进民族融合产生了重要影响。

    2014年03期 No.95 41-47+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7K]

新论摘编

  • 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核心价值和出场路径

    余卫国;

    <正>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呼唤全球性的生态文明建设和不同生态文明之间的对话,以及具有深厚历史积淀和独特生态智慧的儒家生态伦理学思想的出场。而如果说儒家生态伦理学思想作为儒家在理解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有机统一,是以"仁"为核心,以"亲亲"为基础,以"爱物"为指向,以"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为思想进路和关系原理的生态伦理学人文主义的思想体系的话,那么,从生态危机和生态文明建设及其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来看,其核心价值则主要体现为"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方式、以"仁"为本的核心价值理念和"人文化成"的和谐共生之道等三个方面。要使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真正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资源,并作出应有

    2014年03期 No.95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 国学之统宗与国渣——论章太炎晚年的国学观念

    谢桃坊;

    <正>章太炎是国学运动的前辈学者,"国故"即是他于1910年在日本出版《国故论衡》而提出的一个新的学术概念。1923年1月胡适对此概念解释说:"国学在我们的心眼里,只是‘国故学’的缩写。中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都是我们的‘国故’;研究这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学问,就是‘国故学’;省称为‘国学’。‘国故’这个名词,最为妥当;因为它是一个中性的名词,不含褒贬的意义。‘国故’包含‘国粹’,但它又包含‘国渣’。我们若不解‘国渣’,如何懂得‘国粹’?"章太炎曾长期从事国学的普及工作,以信古的态度和旧的方法进行国学研究,在晚年其国学观念发

    2014年03期 No.95 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 天人关系与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变

    耿传明;

    <正>在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语境中,"天"不仅指自然之天,而且具有神灵之天和伦理之天的内涵,是价值和意义的来源,天高于人的观念得到普遍认同。以人从天、天人合德是中国古典文学得以产生的文化土壤。近代以来,天的主导地位开始为人所取代,在主客二元对立的视域中,神灵之天和伦理之天的意义均已消失,"天"成为单纯的自然之天、物质之天,人的主体性得到确立和张扬,人支配自然、主宰世界的观念催生了人本主义文化的兴起和繁荣,这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得

    2014年03期 No.95 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文学批评

  • 延安鲁艺美术生产机制研究

    闵靖阳;

    鲁迅艺术学院的美术生产是在中国共产党推进意识形态整合与统一的历史语境中展开的。延安时期中共采用以单位为平台、以对人的管理为中心的美术管理方式。鲁艺作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承担着知识分子思想改造和工农兵文化启蒙双重任务。以整风全面展开为界,鲁艺分为普及提高并重期与普及期两个时期。鲁艺美术生产以中共中央政策为指导,前期以《关于各抗日根据地文化人与文化人团体的指示》为指导,后期在毛泽东文艺"二为方向"指导下开展美术生产,同时根据现实需要对美术进行变革,并且确立了意识形态美术批评模式。鲁艺美术有展览会参展和民间传播两种展出方式,美术展出方式参与决定了鲁艺美术生产。

    2014年03期 No.95 48-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 纯诗与新诗形式的现代性想象

    龙扬志;

    白话诗遭遇诗意贫乏与合法性承认危机,形式美学成为确证新诗进步的重要标志,与形式相关的诗学主张通过论争逐渐介入新诗建构。纯诗的现代性意蕴在于将言说方式推及语言哲学层面,探索新诗朝诗质追寻方面发展的可能。作为一种被规划的诗歌类型,纯诗始终停留在观念世界里。"绝对之诗"之所以不可能被写出,因为它并非从诗艺层面提供某种诗体样式而获得存在意义,它指向一种立足于传统美学体验开拓现代言说空间的诗意生成机制。

    2014年03期 No.95 5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抗战中期官营故事片的叙事美学

    王菱;

    抗战中期,国民党官营的电影机构"中国电影制片厂"和"中央电影摄影场"成为了抗战电影制作的主力军,在短短的三年时间内制作了大量堪称抗战代表性影片的抗战故事片,形成了抗战电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叙事美学,即抗战中期的官营故事片站在救亡图存的叙事立场上,以民族国家为叙事主体,秉持故事性与纪实性交叉与结合的叙事策略,将蒙太奇思维作为电影叙事的结构。

    2014年03期 No.95 62-66+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7K]
  • 《诗经》祭祖诗的德孝观念与收族功能

    胡正访;

    《诗经》中的祭祖诗在赞美祖先时较少描写其具体功勋而更多关注于抽象的德,这个德并非一个单纯赞扬祖先的词汇,而是兼有某种感召特定对象的作用。祭祖诗中德的凸显,体现出一种双重指向性,既指向祭祀的对象,更指向主祭者及助祭者自身。正是在这一意义上,祭祖诗为先秦伦理道德体系中孝观念的确立和巩固创造了条件,而无论是德化还是昭孝又都是祭祖诗收族功能的一种彰显。

    2014年03期 No.95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苏轼巴蜀诗与唐宋诗歌嬗变

    申东城;

    苏轼现存巴蜀诗总约184题217首,可粗分为五大阶段:荆巴期;凤、杭、密、徐、湖期;黄、汝期;登、杭、颖、扬、定期;岭海期。苏轼巴蜀诗体现了苏诗之变。苏轼巴蜀诗不仅学古承唐,而且变宋启宋。

    2014年03期 No.95 7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 谢无量书学与诗学的意向同构

    李林;

    谢无量是近现代著名的学者、诗人和书法家。他的诗与书在精神层面形成了意向同构的特征。这种意向同构表现在谢无量对魏晋风骨的追求、求实而不泥古的治学态度和轩昂之极归于平淡的风格特征。

    2014年03期 No.95 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 试述白敦仁研究陈与义诗的成就

    魏红翎;

    白敦仁先生是四川著名学者,一直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研究,他在宋诗研究上的成绩有目共睹,其代表作《陈与义年谱》、《陈与义集校笺》是陈与义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本文对这两部著作的学术贡献进行了论述,并对年谱加以补遗。

    2014年03期 No.95 8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三学”探索

  • 宋代文人道画中的吕洞宾形象与美学意蕴

    陈杉;

    以吕洞宾为题材的宋代文人道画,是吕洞宾信仰在宋代流传的有力见证者。藉由这些绘画,我们不仅能看到吕洞宾不同形象的衍变,欣赏其中的道教美学意蕴,了解道教的发展过程和方向,还能体味那时文人的审美风格与精神世界。

    2014年03期 No.95 9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 简论郭店竹书《唐虞之道》的学派归属

    袁青;

    关于《唐虞之道》,有认为是纵横家之作,也有认为当属于墨家学派的,更多学者认为应归属于儒家学派。通过考察诸家之说并结合《唐虞之道》文本以及传世文献,可以看出《唐虞之道》应是战国儒家著作,很有可能属于战国中期子游学派的著作。

    2014年03期 No.95 98-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老子、老君信仰的历史考察

    张作舟;

    老子活动于春秋末期,是中国古代具有世界影响的伟大思想家,他的《道德经》是华夏智慧的重要源头。他是道家学派的奠基人。西汉初年,统治者以黄老清静之术治理天下,采取清静无为,与民休息的宽松政策。后汉时期,老子被道教徒神化为太上老君,成为尊神。唐宋时期,老君信仰达到巅峰,唐朝统治者尊崇其为李氏皇族先祖。通过《西游记》、《封神演义》等明代小说,太上老君被广大民众所熟知与信仰,成为民间信仰中一位很重要的神灵。

    2014年03期 No.95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绘画研究

  • 本非正宗(一)——石涛画品论略

    韩刚;

    较早说石涛画学"本非正宗"的是清人华翼纶、秦祖永。在《画说》中,华氏曰:"画不可有习气,习气一染,魔障生焉。即如石涛、金冬心画,本非正宗,习俗所贵,悬价以待,已可怪异,而一时学之者若狂,遂成魔障。"这是说石涛的画非"正宗";在汇编《画学心印》这本画论的《例言》中,秦祖永曰:"究非山水正宗,姑从割爱。"这是说石涛的画学理论《苦瓜和尚画语录》非"正宗"。可20世纪以来,学界与一般大众却逐渐普遍认为石涛是"17世纪与18世纪之交,中国画坛升起一颗至今光芒未衰的‘巨星’",是"一代大师",是"画圣",是"中国现代艺术之父",不但是"正宗",简直是"正宗"中的"正宗"了。面对同一对象,清人与20世纪以来的评价却天壤悬隔,真让人匪夷所思。究竟正不正宗,原因为何?

    2014年03期 No.95 105-114+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4K]

文化遗产保护

  • 非遗的生产性保护与民众的日常生活需求——以鲁南奚仲文化的保育路径为例

    刘德龙;张兴宇;袁大伟;

    生产性保护概念自2006年被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借力于国家文化部门的强势推动,这种理念逐渐被人们熟知和实践,目前主要应用于传统技艺、传统美术和传统医药药物炮制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鲁南薛城"奚仲造车传说"属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表面并不具备传统手工艺技能的特质。当地借鉴生产性保护理念,将这项民间文学类非遗转化为重要的民俗旅游资源,以弘扬、传承奚仲文化为突破口,探索出一条保育区域民俗文化的可能路径。非遗保护从原来的政府主导型回归到满足民众日常生活需求的本位。

    2014年03期 No.95 115-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 中国传统年画衰落背景之探究

    张春霞;

    本文从年画艺术遭到冷落的现状出发,通过对年画艺术的起源、发展、兴盛、衰落等方面的研究,得出年画艺术在现代社会遭到冷落的几方面的原因,唤起国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倡议传承中国民间美术。

    2014年03期 No.95 123-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文化建设

  • 和谐文化要突出生物协同论与社会共生论

    李单晶;李后强;

    中华文化的精髓是和谐。和谐文化的实质是各主体之间实现协同共生。在大力倡导和谐文化与建设生态文明的新时期,研究各个生物之间的协调、协同关系十分重要,因为只有认识了这些关系和规律,才能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和举措,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而走向一个更加文明、更加民主、更加平等的新时代。

    2014年03期 No.95 128-131+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13年中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盘点

    刘洋;唐任伍;隋吉林;黎川;杨美琼;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两年来突飞猛进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国家行动"画上了浓墨重彩的惊叹号和逗号。本文对2013年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大政策、事件、案例做了盘点和点评,提出了下一步建设发展思路。

    2014年03期 No.95 132-136+191-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5K]
  • 统筹服务设施网络建设 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张健华;杜谆;

    为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必须在服务设施网络建设方面做到"四个统筹"。要统筹服务设施网络建设的组织机构,通过行政机制、市场机制、志愿机制发挥政府组织、企业组织、非营利组织的主体作用;要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统筹城乡之间的服务设施网络建设;要以区域平衡为目标,统筹区域之间的服务设施网络建设;要按照类型多样、结构合理、功能协调、管理科学的原则,统筹服务设施网络建设的类型结构。

    2014年03期 No.95 137-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长江文化区品牌个性的地域文化特征研究

    程志宇;

    长江文化区的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三个亚文化区的文化特质既具有长江文化基本特征,也有各自鲜明的个性。品牌个性的形成受其发源地地域文化的影响,具有突出的地域文化特征,个性突出的品牌可以成为地域文化性格的代表。通过品牌搜索的方法对长江文化区158个价值品牌的个性进行测量分析和案例分析,发现长江文化区品牌的个性与长江文化区的文化特质相适应,具有"仁智并济"的特征,三个亚文化区品牌个性分别具有"尚勇寡乐"、"多智欠雅"和"雅智少勇"的特征,不同省份的品牌个性又有其鲜明特征。因此,各地要把握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加强地域文化建设,提高地域文化的认同感,实现地域文化与品牌个性的共振,以提升长江文化区各地品牌竞争力。

    2014年03期 No.95 140-145+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9K]
  • 地情文化助推地区经济社会大发展大繁荣

    杨君伟;韩旭;

    地情文化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体系,囊括了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信息情报。熟悉和掌握地情,让富有文化内涵、颇具实用性的地情资讯为科学发展提供依据,避免盲目发展带来的弊端,助推地方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加快形成地情文化的研究体系,激活地情文化的经济功能,形成个性十足的产业体系,服务区域经济建设,营造地方独有的文化内涵和气韵,提升地区经济的持久生命力,是当前应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2014年03期 No.95 146-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 网络语言的象似符及社会文化研究

    刘洁;

    象似符是象似性原则在语言中的表现,汉语中的象似符研究在中国仅有几十年的历史,而网络语言的象似性符研究则不太深入。象似符是网络语言中比较常见和多见的语言符号,本文比较细致地分析了网络语言中的象似符号,并从社会群体、社会认知机制及社会环境三个方面深入剖析了网络语言的社会文化动因,对于科学深入认识网络语言具有深远意义。

    2014年03期 No.95 151-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 新加坡多元文化教育对四川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启示

    江渝;田文红;刘佳;

    新加坡基于多种族的社会结构而推行的多元文化教育,对四川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就四川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来说,新加坡多元文化政策型塑的族群观念及国家认同理念,以及族群与国家在文化认知上的对立统一,都是我们借鉴学习的基础;多元文化视域下的双语教育,其因材施教理念值得我们借鉴,而分流教育形式则需要我们有选择地学习。社会结构、地理环境是四川少数民族地区对新加坡多元文化教育借鉴学习的客观条件,但不可粗浅地复制其教育模式,更不可生硬地接受其文化理念。

    2014年03期 No.95 156-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作用

    刘吕高;田崇军;

    本文梳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核和特点,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人文化成的创造精神、刚柔相济的辩证精神、究竟天人的探索精神、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和而不同的会通精神、天下为公的责任精神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和影响,同时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这些精神价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缺失的现状及原因,提出了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为大学生精神皈依和外化为自觉行动的路径探讨。

    2014年03期 No.95 162-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城市建设

  • 彩灯艺术对城市公共景观的影响——以自贡彩灯为例

    文兰;

    本文主要从城市公共景观说起,着重说明彩灯艺术是城市公共景观的一个重要构建方式,彩灯艺术对城市公共景观有绝对的积极影响。用自贡彩灯为例来进一步说明彩灯艺术对一座城市公共景观的影响。彩灯艺术不仅是民间文化的一种,随着城市空间的发展变化,彩灯艺术也一定是城市公共景观构成的重要元素之一。

    2014年03期 No.95 166-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城市环境景观设计

    刘利;

    目前,中国正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与建设,城市环境景观设计十分重要。景观设计是一个城市的文化符号和象征,是城市历史文化传承与表现,也是市民对城市文化的认同与心灵归宿。由于中国城市发展加速,很多城市景观设计过分移植欧美,完全背离中国传统文化,使得中国城市景观设计繁琐重复,千篇一律,呆板机械。为此,必须呼吁城市景观设计中加强传统文化的研究,呼唤传统文化的回归,让中国景观设计从西方技术复制中走出,实现中国景观设计真正的"诗意栖居"的修身养性的文化价值与精神愉悦。

    2014年03期 No.95 170-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文化交流

书评

  • 诗意人生的追寻——《登明诗稿》意象解读

    李明泉;

    <正>进入互联网时代,生活节奏愈来愈快,竞争日趋激烈,瞬息万变的世事让人目不暇接、难以适应,人的本真心性往往被喧嚣的浮华撞击得七零八落、支离破碎,自我的迷失、人性的迷乱、追求的迷茫几乎困扰着当下的每一个人。如何面对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这现代四大关系,成为这个时代最重大的课题。远古的铜皮铁鼓已成为历史的记忆,斑驳的城墙杂草尚存有春天的消息,背诵诗经、梦回唐朝、沉湎

    2014年03期 No.95 178-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四川狮灯艺术溯源——赵长松著《四川狮灯艺术》

    江玉祥;

    <正>赵长松先生研究"四川狮灯",从1980年起步,至今已有34年的历史。我还记得《四川日报》1987年5月25日第4版上曾经刊登过一篇通讯《狮灯专家——记民俗研究新秀赵长松》,比较详细地介绍了赵长松研究四川狮灯的最初历程。1982年四川省绵阳地区文化馆铅印了赵长松编著的《狮灯》一书,8万字,作为内部交流。从那以后,赵长松长期深入四川乡村调查,访问新老艺人,搜集资料,学习研究民间狮灯艺术,不断修订《狮灯》书稿,内容从最初的8万字增加到18万字,再扩充到22万字、图片210帧的大著《四川狮灯艺术》。而今,这部前所未有的民间艺术专著《四川

    2014年03期 No.95 180-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用科技新成就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宇宙观——读《宇宙态演论》

    张春嘉;

    <正>随着科技成果的不断涌现,随着西方形形色色理论的传入,我们曾经学到的马克思主义受到了挑战。例如:用宇宙爆炸论来否定"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用"测不准原理"来否定"世界是可以认识的观点"等等,甚至许多宗教迷信活动也沉滓泛起。对这些观点,我们可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来予以批驳,也可用现代物理学的新成就来批驳。前者,省力,但说服力不强;而后者才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资本论》与《自然辩证法》中表现出来的科学态度。梁超伦教授的

    2014年03期 No.95 184-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综述

  • “群众题材的当代书写”理论研讨会综述

    李熙;

    <正>2014年1月14日,由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的"群众题材的当代书写"理论研讨会在成都召开。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省作协、省社科院、川大、川师大、西南民大、西南交大等单位近六十位专家学者、作家参加了此次研讨会,围绕"群众题材的当代书写"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具体内容如下:一、对会议主题的宏观认识在会上,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李明泉首先介绍了研讨会的主题设

    2014年03期 No.95 186-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群众题材的当代书写”会议论文集征稿启事

    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深入开展。习近平总书记的"8·19"讲话指出,要树立大宣传的工作理念,调动各方面力量,发挥各方面优势,形成推进宣传思想工作的强大合力。文艺评论家应该发出独特的声音。我协会已在2013年底成功举办"群众题材的当代书写理论研讨会"。现拟编撰会议论文集,特向全国文艺理论家、评论家征稿。"群众题材"是四川文艺批评界在全国首次提出的一个理论概念。群众题材是以人民群众为创作对象,生动、深刻反映人民群众推动和创造历史的发展规律的文学艺术创作,它既是群众文艺创作的社会文化活动,也是专业作

    2014年03期 No.95 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