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论坛

主编感言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李明泉;

    <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而非艺术家的主体地位。前些年文艺理论界的"主体论"强调艺术家自身主体意识的张扬,以自我写作为中心,出现了圈子写作、个人化写作等现象。一方面出现了以"名人"

    2013年04期 No.84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传世名画欣赏

  • 传世名画欣赏

    <正>黄公望(1269-1354),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曾任小吏,后皈依全真教。五十余岁才开始进行山水创作,师法董源、巨然,兼及荆关、李成,晚年自成一家。其画风格有二:一作浅绛,笔势雄伟;一为水墨,效纹极少,笔意简远。

    2013年04期 No.84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诗意中国”笔谈

  • 中国人,何以诗意的栖居

    黎风;

    "诗意栖居"的构想来源于荷尔德林、海德格尔在"贫困的时代"的期待,我们中国人已经告别了战争和贫困,基本富裕的我们的最大危险是物质富裕后面临的精神贫穷和道德贫困。相对于GDP、LV和法拉利,我们最需要的是尊严、信仰、尊重、良知和淡定,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做到"温良恭俭让",未来中国一定会因此而美丽和充满诗意,美丽"筑居"的前方一定是"诗意的栖居"。

    2013年04期 No.84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超越的力量 梦想的家园

    宗贤;

    艺术的力量是巨大的,艺术的魅力是无穷的。或许,不可能人人成为艺术家,但是人人却拥有享受艺术的权利。或许,不是每一种艺术都是人人喜欢的,但是,艺术化的生活却是人人向往的。在生活的审美化已成为时尚的今天,艺术已经浸润于我们的衣食住行中了。艺术不再是艺术家拥有的特权,不再是实在生活彼岸的海市蜃楼。艺术就是我们应该有的一种生存空间,一种生活方式,艺术就是我们崇尚的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就是我们追求的一种人生境界。

    2013年04期 No.84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古今侠文化

  • “豪侠”辨析

    罗立群;黄劲檀;

    豪侠在汉代文献中已有记载,是侠的豪强化的产物,品行具有两面性。先唐豪侠疏财养士,结交官府,豪暴恣欲,建立武装。游侠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司马迁给予热情赞美,后世将其与豪侠混为一谈。剑侠是文学形象,也常被世人与豪侠等同视之。

    2013年04期 No.84 13-17+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关于游侠诗的界定问题

    刘飞滨;

    在游侠诗研究中,一直以来,有研究者只是着眼于诗歌或诗歌中人物某一方面,便片面判断,将一些非游侠诗当做游侠诗去讨论,以进行相关研究。这一问题,实在是游侠诗研究中一个较大的遗憾。游侠诗的界定,应以游侠的本质特点为参照,对作品进行具体考察、细致分析、严格区分,不能被作品或作品中人物的某一方面所影响,否则容易做出错误判断,而造成游侠诗研究的泛化。

    2013年04期 No.84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民国武侠小说的“师傅求贤徒”母题

    王立;

    平江不肖生武侠小说表现师傅求贤徒母题,可分为爱惜禀赋寻找好苗、谋取衣食并扬名、以传授武艺报恩等。收徒方式或比武或表演吸引对象仰慕,或作为某种交换条件,或强行掠走等。师傅收徒常有偏好。明清小说已开不肖生之先河。母题生成,是传统"私学"文化价值观的遗存,也昭示出农耕社会、武林传统规约、沟通有限等不利于师徒遇合,及由此带来的困境和苦恼。

    2013年04期 No.84 22-26+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 金庸小说的悲剧意识

    冷成金;包树望;

    金庸小说对中国悲剧意识有充分表现。如追求历史的正面价值不得实现,尽忠臣责任而不可得,实现社会理想未成功等,都使人追思历史价值、意义以及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浓重的悲剧意识由此产生。爱情故事的未来型、理想型、变态型等,也彰显了在本真人性之情、理想之情与现实之理、僵化之理冲突中的悲剧感。金庸小说继承了中国传统悲剧意识的特点,在暴露现实悲剧性的同时,又充分显示出其弥合的功能,从而建构了人们在对现实悲剧的追问中不断觉醒和按照理想图景来改造现实的悲剧精神。

    2013年04期 No.84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历史论衡

  • 左右尊卑:中国古代的配位文化

    钱书新;

    中国古代的配位文化分为现实社会和虚幻社会两种情况。现实社会的配位又分为朝堂礼仪和非朝堂礼仪两种格局,前者一定是南面位,其尊卑格局为:北上与东上,座阴尚左,座阳尚右。后者多为东面位,其尊卑格局为:西上与南上,座阴尚右,座阳尚左。虚幻社会的配位尊卑格局为:西上北上,这和现实社会非朝堂礼仪的东面位形成一定的错位与对立。在不同的配位格局中,左右尊卑不同,从表象上看互相矛盾。研究表明:表象呈现的左右尊卑复杂多变,主要是面位作用的结果,它们都遵循着共同的中国文化规律:崇阳抑阴,尊君敬亲尚师。

    2013年04期 No.84 31-36+189-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 从三星堆遗址考古发现看南方丝绸之路的开通

    邱登成;

    在三星堆文明的发展进程中,不断地保持着同其他文明的联系和交流并不停地吸收这些异质文化的因素,而这是与其长期的贸易紧密相关的,其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途径,就是作为早期西南地区连接印巴次大陆的国际交通贸易线——南方丝绸之路。通过这条国际贸易线,三星堆古蜀国在以丝绸换来自己所需的包括海贝、象牙、青铜合金原料等大量物资的同时,也较多地接触并吸纳了近东青铜文明中包括青铜雕像、黄金权杖、黄金面具等重要元素,并因此创造出了自己独特而神秘的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在此意义上,可以说南方丝绸之路的开通是催生三星堆古蜀国青铜文明的极为重要的因素。

    2013年04期 No.84 37-44+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 大渡河中上游史前遗址的比较研究

    杨洋;

    大渡河流域目前发现的史前遗址均位于中上游,下游暂未发现,这两个地区在古代均是川西高原先民南下的交通要道和民族走廊。作为同一大河流域的考古学诸文化,由于地缘和环境等因素的相近和相似性,在文化面貌上必然会呈现出诸多相似,似可以合并一起进行文化上的排序和类型研究。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使我们对于大渡河流域的文化谱系和特征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2013年04期 No.84 45-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7K]
  • 小议“夷人射虎”

    邱嫦娟;

    "夷人射虎"是秦为瓦解巴人复国运动而采取的斗争策略,反映了秦王朝"以夷制夷"的民族政策。通过"夷人射虎",秦剿灭了巴人内部的复辟势力,推进了统一六国的进程。反观巴则加剧民族分化,迅速走向灭亡。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夷人射虎"是旧生产关系分崩瓦解,为推动生产力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2013年04期 No.84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孙权郊祀小考

    王怀成;

    裴松之《三国志注》引虞溥《江表传》,孙权与群臣就郊祀展开的讨论,群臣建议郊祀,孙权未予采纳。裴松之又引东晋虞喜《志林》对孙权的辩驳提出质疑和批评。其中,关于这个讨论发生的时间,是造成后人疑惑的主因,而关于周文王郊于酆的论争却未引起质疑者的留意。周文王为诸侯,未郊祀确为事实,实际上,《江表传》的这段注释本不该在嘉禾元年,而应该在黄武元年,只有如此,孙权和群臣的这一论争才有合理的解释。

    2013年04期 No.84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 学衡派与新人文主义

    张厉冰;

    本文试图对学衡派的基本学术理念与白璧德"新人文主义"文化观在思想渊源上的承袭关系做一梳理,并通过对学衡诸人接纳新人文主义之前的学识背景和其后时代情境作一回溯,以期呈现学衡派与新人文主义的复杂关系,并试图解释他们上世纪20年代在中国宣扬新人文主义的成败之因。

    2013年04期 No.84 60-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三学”探索

  • 以气论身:身体构成论——先秦身体哲学的一个核心命题

    方英敏;

    在先秦思想史中,以气论身的身体构成论是先秦身体哲学的一个核心命题。它包括以气为核心的生命本质论、"形—气—神"一体三相的身体结构论和两性对话三层涵义。如果说"气"为身体之基质,那么一体三相的生命模式和男女两性之间的生命对话则分别展示了身体之内部结构与身体主体间的构成关系。

    2013年04期 No.84 68-75+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 《论语·学而》“信近于义”章辨析——《论语》及孔子思想研究之三

    郭胜团;葛志毅;

    "信近于义"章是《论语》注解中分歧较多的章句之一。其中"复"字多训为"覆"或"践言","因"多训为"亲"。其实,"复"当为"反",即"背反","因"当为"因袭"、"沿袭"。此章大意:"信"和"恭"虽近于"义"和"礼",但不能等同于"义"和"礼",如果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坚持"信"和"恭",也是可以尊尚的。

    2013年04期 No.84 76-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从吉凶例看《周易》的原始思想

    林在圭;

    在易学史上,象数派与义理派是解释《周易》的两大派别。《十翼》是用义理来解释《周易》的代表著作。《十翼》出现以后,义理派的主要论据就是《十翼》。《十翼》是比较完整的儒家思想的经典。但是,《十翼》以前,至于《周易》的原始思想,还没有引起注意。这问题意识是本小考的出发点。笔者从吉凶例子导出《周易》的原始思想,就是中、敬、孚思想。

    2013年04期 No.84 8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 新儒家贺麟文化品格探源

    李匀;

    贺麟是30年代从美国和德国学成归来的青年才俊,对中国即将发生的变化抱有期待,又充满疑惑。他从学术视角,提出抗战必胜,与毛泽东当时所著《论持久战》从实践层面提出的中国必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不是历史的巧合,而是基于传统文化学养积淀所得出的殊途同归的判断。贺麟对新儒家文化的创新,提出学术建国,并从中西会通的视角认为新儒家思想的开展,关键在于对"五伦思想观念的检讨",并指出新儒家将循着艺术化、宗教化、哲学化的途径迈进。贺麟的学术创造性是他的文化品格的一大特色。

    2013年04期 No.84 9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文学批评

  • 张洁作品的阅读、研究与艺术反思

    周志雄;

    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时段是一个多元变化的时代,张洁的作品是这个历史时段的文学思潮变革的一个代表性个案。张洁对当代女性文学发展的贡献为学界所公认,女性研究者以性别视角阐释张洁作品的研究成果居多。广为传播的张洁散文包含着真挚的情感,主导价值立场鲜明而有积极力量。张洁的创作有广阔的世界文学视野,在审美追求上深受西方文学的影响。张洁作品的整体风格是沉郁、凝重的,缺乏温暖的亮色,缺乏那种人情练达的生活底色,这种风格影响了张洁作品接受的广泛性。

    2013年04期 No.84 95-100+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 《仓颉密码》中的英雄书写

    张畅;

    《仓颉密码》塑造了远古氏族社会的英雄群像,不仅凝聚深厚的炎黄文化内涵,而且折射出新的时代特征,填补了当代文学远古历史英雄形象的空白,为远古题材历史小说创作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作品呈现出以下三个方面的艺术特质:一是世俗伦理的融入;二是本能欲望的描写;三是炎黄文化内涵的发掘。《仓颉密码》的英雄书写冲破了十七年文学的社会学模式,摆脱了1980年代的历史真实论,并且避免了当下历史英雄的恶俗化书写,成为炎黄英雄书写的艺术典范。

    2013年04期 No.84 101-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东坡赋与中国酒文化

    万燚;欧阳俊杰;

    苏轼一生与酒结缘颇深,酒与苏轼的人生和创作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酒是东坡赋最主要的题材,而以酒为题材的赋多产生于苏轼人生失意之时,苏轼不但于赋中记述了酒与其生活的关联,同时将酒作为引发创作的触媒及抒情言理的凭借。苏轼深谙"酒中之趣",其赋中的饮酒书写体现了独特的人生境界与文化品格,集中表现在追求生命本真、随缘自适、与天地为一这三方面。

    2013年04期 No.84 106-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 范成大巴蜀诗与唐宋诗歌嬗变论略

    申东城;

    现存范成大巴蜀诗总量为199题213首,可分为入蜀期、成都期、出蜀期、川外期四阶段。入蜀诗苦旅,成都诗闲情,出蜀诗乐游,川外诗伤感,其不仅内涵丰富,为读者展示了真实可感南宋巴蜀生活场景,而且层层因变,暗藏了诗人巴蜀诗变和发展。范成大的巴蜀诗师法唐宋大家,集大成而知变,其贴近生活,擅写农村,纪行写实,并具诗证意识,承前启后,影响深远。

    2013年04期 No.84 115-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 《陈子昂集校注》前言

    王永波;

    陈子昂是初唐诗坛的重要诗人,在唐诗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主张改革六朝以来绮靡纤弱的诗风,恢复风雅传统,强调比兴寄托,提倡汉魏风骨。他一生先后两次出塞,写下了一系列著名的诗篇,彪炳千秋。《伯玉集》从宋代流传至今,向无注本。宋本今佚,明代凡四刻。《陈子昂集校注》为《伯玉集》的第一个校注本。

    2013年04期 No.84 123-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民族民间文化

  • 四川客家民俗信仰中的树木文化

    曾为志;

    四川客家民俗中存在一些与树木相关的文化现象,这些现象折射出客家人的万物有灵思想,他们认为树是生命力的象征,是风水的外在表现,树及其枝叶果实用于某些民俗活动可以驱邪避灾。研究这些现象有助于更进一步了解四川客家人的民俗信仰。

    2013年04期 No.84 128-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基于民族乡村旅游的乡镇建设——以四川省阿坝州黑水县灾后重建为例

    龚宏;

    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多处于边远山区,由于交通不便,资源匮乏,资金短缺,经济发展极其困难,但由于较少开发,其民族文化和自然风貌保持良好,具有开展民族乡村旅游的潜质。本文对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作了初步探讨,对发展当地经济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013年04期 No.84 13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 彝族宗教文化导引与彝族民众心理压力释放

    易莉;

    本文在论述彝族宗教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彝族民众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在此基础上探讨彝族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利用其宗教信仰和宗教仪式应对心理压力,并分析其应对方式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提出将传统的宗教信仰与现代心理科学相结合应对心理压力的建议。彝族民众如何有效地应对心理压力对于维护其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2013年04期 No.84 137-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7K]
  • 《歧路灯》中的戏曲传播研究

    吴林博;

    《歧路灯》是清代的一部长篇小说,里面有很多关于戏曲发展情况的描写,也反映了一定的戏曲传播方式。戏曲文本的传播依然重要,但艺人已经有了自由的创作权,可以对已有文本进行改编,戏班的定点演出提高了演出水平,越来越多的流动演出给戏曲带来了旺盛的生命力。这些不同方式的戏曲传播,促进了戏曲艺术在康乾时期的繁荣发展。

    2013年04期 No.84 142-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瑶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以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六巷乡上古屯村坳瑶黄泥鼓为例

    李婷婷;伍广津;何飞;

    黄泥鼓是一项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间体育文化活动,是瑶族人民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逻辑分析等方法,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对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六巷乡上古屯村坳瑶传统的黄泥鼓来源传说、发展演变、功能进行了深入分析,对黄泥鼓传承中遇到的问题和困境进行了深度解剖,提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瑶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新思路。

    2013年04期 No.84 147-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文化与社会

  • 文化交融与适应——外国友人接受中华传统文化途径探讨

    窦雅斌;

    本文通过文化的认知、适应、认同的相关理论,用定性和定量的相关方法,通过问卷、访谈的形式,对我校暑期举办的中国语言文化培训班进行了问卷调查。这种反馈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部分来华学习的外国人士,对中国的传统文化、饮食文化、中外习俗差异和中国形象的认知,同时也反映了我们工作中已经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这种反馈有益于我们更好地进行对外文化交流与传播:从小处着眼,做好工作,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客观、公正地对待自己和其他文化群。

    2013年04期 No.84 152-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 守护文化:古籍图书专业人才现状调查

    林英;

    古籍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古籍保护工作开展的基础和前提,中国现有古籍从业人员总数和结构分配与我国古籍保护工作总量并不匹配。本文在分析全国古籍人才现状的基础上,以四川调查数据为例,昭示出古籍工作面临的现状和困难。由此提出古籍人才培养工作下一步重点应从制度、经费等方面入手,促进古籍保护工作更好开展。

    2013年04期 No.84 158-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 社会人心问题与传统文化的深层回归

    金恺文;

    本文从人心、社会问题入手,提出以传统文化为对治方法的设想,并指出学习和研究传统文化中的一些误区,讨论了学习传统文化的方法和关键。希望读者能够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在我国建立文化强国的大背景下,让传统思想的精髓得以彰显,并对促进人心稳定、社会和谐,乃至世界和平,做出应有的贡献。

    2013年04期 No.84 163-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征与价值新论

    黄星尧;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具有连贯性、稳定性、民族性等特质,其主要可分为制度规范上的法律文化和思想意识上的法律文化,前者在近现代的法制变革中基本消亡,而后者却深植于国民的心里,隐身于与法律有关的各项实践中。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既具有社会综合治理、立法上价值导向、司法上纠纷协调等现代价值,又存在诸多抑制法治发展的不利因素。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最好的进路则是通过扬弃与创新,在保留其精髓的同时赋予新的内容,从而实现其自身的现代化。

    2013年04期 No.84 167-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绘画艺术

书评

  • 评李昊的《焦氏易林研究》

    刘银昌;

    <正>汉代焦赣所著《焦氏易林》一书,因《汉书·艺文志》未曾著录,至《隋书.经籍志》方出现于正史记载,所以长期以来被怀疑为伪书,这是导致其不被重视的一大原因。又因为此书虽为汉代易学著作,但因为它演易的理论思路不甚明晰,以至于后世徒以其文辞作占卜之用,被学者视为不登

    2013年04期 No.84 187-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 徐元俊中国画欣赏

    丰人;

    <正>仅从纸上读徐元俊的画作,还不能完全读尽其笔墨间的艺术韵味。要现场看他作画,就能感受到艺术创作带给人的那种审美愉悦。古人所谓"秋水苍萌,望伊人而宛在;平林远岫,托逸兴而悠然,"用中国画的笔墨借此发其灵性。你看他笔

    2013年04期 No.84 192-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