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论坛

主编感言

  • 重建文化价值

    李明泉;

    <正>打开电视频道,我看到一家颇有影响的电视台主持人在表演男人女人上厕所的姿式,甚至请来著名演员大谈为什么女友可以牵手上厕所而男人不行;还有娱乐节目以一男一女去抢睡演播厅的大床为游戏。一家电视台请来众笑星十分夸张地在表演男女相亲,把男女争吵上演成泪水加拳头。在互联网的博客、微博、拍客里,几乎天天都在渲染以自我为中心视角的文化观察和情绪发泄。在旅游景点,被打造出来的文化变成了明码实价而内容庸俗的消费服务品。

    2011年04期 No.72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7K]

非物质文化遗产专栏

文艺研究_《大河之舞》笔谈

文艺研究

  • 论南朝隐逸诗人的佛陀世界

    漆娟;

    南北朝时期佛教达到空前的高涨和繁荣,并进入知识分子的思想体系,对中国传统的隐逸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拟选取南朝隐逸诗人这一特殊的文学群体,探讨影响他们人生的佛教思想。通过对诗歌中的佛理信仰与题材表现等问题的研究,探索此一时期中国古代隐逸诗歌发展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走向。

    2011年04期 No.72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2K]
  • 逍遥楼楣上“类梵字”的《霓裳》谱非半字谱——从唐宋工尺谱与半字谱谈起

    彭东焕;王映珏;

    早期工尺谱于隋前便已产生,至迟定型于晚唐,并成为燕乐的基本记谱法。这种谱法入宋后得到更为广泛的运用,沈括的"燕乐用声"、陈旸的"筚篥"指孔谱、姜夔的"古今谱法"、张炎的"管色应指字谱"等等,均是同一谱式,说明工尺谱已成为宋代燕乐的通用谱式。半字谱的产生则是由早期工尺谱字的俗体字发展而成,同样应定型于晚唐,并成为一种独立的记谱法。入宋后,半字谱与工尺谱同为燕乐通用谱,工尺谱用于理论著述,音乐实践则用半字谱。工尺谱与半字谱是同一谱法的两种形态,从晚唐到两宋均未曾改变。从各种迹象来看,无论工尺谱还是半字谱均不类梵字,因此逍遥楼楣上"类梵字"的《霓裳》谱就不会如众多研究者所认为的是工尺谱或半字谱,或确为"类梵字"的龟兹谱。。

    2011年04期 No.72 6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6K]
  • 试论《红楼梦》的用典方式及作用

    李珊;

    《红楼梦》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鲜明的人物形象、独特的叙述方式、绝妙的语辞成为举世经典之作。《红楼梦》蕴含的艺术魅力与文中自然而巧妙的用典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红楼梦》所用典故博采众长,杂取诸家,用典的手法巧妙娴熟,无论是"借用"、"化用"或"反用",都能驾驭自由且多不露痕迹。而且,使事用典在揭示作品主题,彰显人物性格、暗示人物命运,推动情节发展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2011年04期 No.72 7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1K]
  • 自然神话的当代再现——现代视野下的《格萨尔王》

    吕学琴;

    在一个流行着颠覆与解构历史的时代,阿来的重述神话《格萨尔王》让我们回归到遥远而浪漫的神话空间。在史诗般恢宏中,阿来以神话阐释历史的方式恢复本民族原初的记忆,以民间宗教的激活找回渐失的信仰,以远逝的英雄时代为现代人作精神的修剪,以神话原型的重构超越原型品质,为我们再现了现代视野下的《格萨尔王》。

    2011年04期 No.72 78-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5K]
  • 论当代传播文化语境下中国电影分级制的意义

    潘先伟;

    电影作为一种大众媒介载体,通过当代传播而让受众得到文化内涵的启迪与艺术审美的熏陶。电影分级制是很多国家对电影传播的一种管理形式,有效地促进了电影与传播受众之间的交流沟通,保护了青少年观影心理健康,促进了电影本身的发展。本文论述了当代传播文化语境下,电影分级制传播的背景、意义与期待,认为传统的电影审查制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电影分级传播有利于保护青少年观影需要,有利于不同观众的审美层次需要,有利于电影主体性创作的需要,也有利于促进电影国际传播的竞争优势与电影产业化的发展。电影传播自身发展的规律,电影人群体的呼唤及电影需要与国际市场的接轨,都渴望当代中国电影能早日实现分级传播。

    2011年04期 No.72 8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8K]
  • 入形 入情 入神三部曲——对戏剧舞台美术设计的思考

    赵敏;

    本文分析了戏剧舞台美术设计"入形、入情、入神三部曲"的思维和见解,阐明"三部曲"既是分别表现舞台美术艺术层次的"分部曲",又是互相联系、融合一体的综合艺术的"协奏曲"。根据戏剧和舞台表演是多成分有机融合的特征,提出了舞美创作应当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

    2011年04期 No.72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7K]

历史研究

  • 龙门山地区的史前地震考古:基础、方法和借鉴

    陈剑;

    近年来国内史前及商周地震考古工作取得系列新发现与新认识,为龙门山地区这个多断裂带和地震多发区的史前地震考古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方法基础和参考样本。龙门山地区史前地震考古研究应避免"两张皮"的困境,田野工作与整合研究均需要考古学、地质学等多学科的共同参与、有机融合。龙门山地区史前先民在定居地点选址方面的科学智慧值得今人学习和借鉴。

    2011年04期 No.72 92-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7K]
  • 帝国基石之蚀:清代绅衿阶层流氓化趋向论析

    陈志学;徐学初;

    在清代,活跃着一个名曰"劣绅"、"衿棍"的社会人群。他们干预地方政务,把持地方舆论;或包漕揽讼,从中渔利;或聚赌窝娼,败坏风气;或豪横市井,肆行滋事;把持地方公共事务,鱼肉乡民。本文对清代绅衿阶层的构成及其流氓化倾向的日益发展以及产生的社会负面影响进行分析,指出它是很值得现代人关注、深刻省思的一个既富有历史内涵、亦颇具现实意义的社会问题。

    2011年04期 No.72 102-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4K]
  • 清华简《尹诰》释文校补

    陈民镇;

    清华大学所藏战国竹简中之《尹诰》简,其释读断句颇多争议。作者参稽诸说,依据文献,作出了自己的解读。

    2011年04期 No.72 110-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3K]
  • 由唐入宋:圣节地方进献的变化

    魏华仙;

    圣节,即以皇帝的生日为节日,是唐宋时期新出现的一个官方节日。皇帝至高无上的特殊身份决定了圣节庆祝活动的盛大与隆重,同时也决定了其花费数目的惊人与庞大。地方进献是圣节花费的主要来源。由唐到宋,地方进献的范围、数量、质量有很大变化,而这与当时的政治制度、社会风气以及经济发展有密切关系。

    2011年04期 No.72 115-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9K]
  • 从象牙之塔走向泥土之村——从晏阳初“定县实验”析“博士下乡”精神

    徐宁;

    本文对晏阳初"定县实验"中的"博士下乡"精神进行了探讨,并将之在中国当今现实农村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予以考察,揭示了"博士下乡"经验中所具有的可资借鉴的精神实质。

    2011年04期 No.72 123-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5K]
  • 从神坛走向世俗的猪文化

    刘洁;兰玉英;

    猪是中国农耕文化的一个典型符号,猪文化经历了从神坛走向世俗的转变,其原因可能与其成为人类圈养的对象而丧失了神物的特性,以及其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与其他家畜的对比而尽显劣势有关。猪的双重文化品性在当今社会还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2011年04期 No.72 127-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4K]
  • 古镇西风——清末民初西洋文化影响下的南浔建筑

    蔡燕歆;

    浙江湖州的南浔镇具有悠久的历史。清末民初,浔商开始对外贸易,在"西风东渐"的时代背景下,首当其冲地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他们把国外的新建筑材料和形式带回家乡,融入中国传统建筑中,建造了小莲庄、嘉业堂藏书楼、张石铭旧宅等中西合璧的建筑群,形成了南浔建筑独特的风格。

    2011年04期 No.72 132-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9K]

哲学研究

  • 叶法善的忠孝思想略论

    冯静武;

    叶法善出生于道教世家,是唐朝武义县的著名道士。他十分重视道教修炼中的"孝",并以此为出发点,阐发道教的重要思想。他还身体力行,践行道教的孝亲观,在唐朝道教兴盛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他还致拜君王,尽行忠道,在践行忠道的同时,他用道家一些积极的思想影响唐朝的统治者。在叶法善看来,道教的"忠"与"孝"并不是两个独立的概念,而是相互影响的,尽孝与尽忠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致的。

    2011年04期 No.72 136-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2K]
  • 《上清大洞真经》图像的意象与思想探奥

    李俊涛;

    本文通过对《上清大洞真经》图像的研究,揭示道教灵修图像中神真秘讳、存神内炼和医学养生的奥秘,并且结合存神时的身神意象,广泛地推广到人体修炼与性命的领域。对于该领域的研究势必促成未来道教图像学的研究与发扬。

    2011年04期 No.72 140-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2K]
  • 真武信仰在造型艺术中的体现

    张明学;

    玄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四象"之一,为龟蛇合体,象征北方的灵兽。在二十八宿中,玄武是北方七宿的总称,又是镇守北方之神。道教建立后,玄武被纳入道教神仙谱系。宋以后玄武又称为真武、玄天上帝,在民间信仰中仅次于三清、玉皇大帝等,演化成为独立的、人格化了的大神。通过造型艺术可以直观清晰的看到,龟蛇相绕的意象化涵义与真武伟岸的人格化造型及其信仰。

    2011年04期 No.72 147-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5K]
  • “天命”与“天道”:东周“天人”观的嬗变与分化

    刘刚;

    夏商周天命观涵括宗教性、人文性和自然即知识性三重含义。周革殷命,周人援"敬德"说解"天命",建立了"天命靡常""唯德是辅"的天人关系,较之夏商给传统天命观增添了浓厚的道德属性;西周末期因周统治者失德引发的"疑天"思潮,使"敬德保民"为基本内容的人文天命观转向东周以"天事恒象"的自然天道观,此后自然天道观的勃兴与发展反过来又以其自身的"自然"客观性消解和淡化传统天命观念的宗教色彩,进而使传统天命观在前诸子时期出现分化,并由此为"道"这一中国哲学形上观念的确立做了最后的资源准备。

    2011年04期 No.72 153-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8K]

旅游文化

  • 论旅游统筹全域景区的建设和发展——以汶川县地震灾后重建发展文化旅游为例

    李柏槐;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给汶川县带来了深重灾难,汶川人民在地震灾后重建中探索出了一条新的路径,就是把全县作为一个整体景区来建设,用旅游统筹全县城镇与乡村一体化,统筹一、二、三产业转型升级,统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统筹南北中区域的协调发展,统筹文化与生态建设,推进全县整体发展,取得良好效果,成功探索出了灾后重建的新模式。

    2011年04期 No.72 157-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7K]
  • 基于USP理论技术路线的核心文化资源的发掘

    林光旭;

    旅游文化资源是旅游客源地社会文化和旅游接待地社会文化通过旅游者这个特殊媒介相互接触作用的过程和结果。应合理利用旅游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制定旅游开发的实施方案。显然,在规划区域的诸多资源中,核心文化资源的发掘与运用对整个旅游目的地的开发而言,具有决定其未来命运的重要意义。本文将UPS理论运用于核心旅游文化资源的发掘与文化主题与形象定位,并结合旅游开发项目实践案例加以解读,对如何发掘旅游文化资源进行旅游规划——基础资料的调查、动态信息的收集、旅游文化的深度发掘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2011年04期 No.72 163-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7K]

文化教育

  • 网络文化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

    张张莹;付瑞雪;

    本文对目前网络文化的内涵和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当前网络文化具有数字性、开放性、交互性、虚拟性和社会性五个特点;包括网络语言、网络文学、网络娱乐、网络新闻和网络通讯五个内容;具有知识共享、电子商务、娱乐服务三个主要职能;存在内容参差不齐、人际关系淡化、网络病、网络犯罪等四个主要问题。并从学校教育、法律法规、家庭、技术手段、社会舆论、行业规范等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2011年04期 No.72 169-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1K]
  • 红色文化资源利用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探索

    尹君;

    红色文化资源以其特有的内涵和功能,成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的优质资源。将红色文化资源有效地运用于《纲要》课实践教学中,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2011年04期 No.72 173-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4K]
  • 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罗宏;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探索一种合理的教学模式成为了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旨在指出现行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学生自主学习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并指出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应注意的问题。

    2011年04期 No.72 17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7K]
  • 正确处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李莉;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是高校的基本职能,它不仅关乎民族进步和国家兴亡,也是高校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处理好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的关系。知识和能力都是素质的基本要素,同时也是素质展现的形式。要加强素质教育,培育创新能力,需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需要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注重知识转化为能力,需要在素质养成中注重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育。

    2011年04期 No.72 183-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4K]

综述

论点撷英

  • 论点撷英

    <正>我国"十二五"文化发展的战略文化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欧阳坚在《行政管理改革》2011年第7期上发表《"十二五"文化发展的蓝图和路径》一文,文中认为:党中央把文化发展纳入国家的"十二五"规划并放到突出位置,不仅是对文化功能和作用的深刻把握,更是对我们所处发展阶段的理性判断,也是对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正反经验的科学总结。"十二五"要实施的重点文化战略,一是文化提升

    2011年04期 No.72 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8K]

  • 藏戏《格萨尔》

    <正>藏族戏剧是我国少数民族戏剧中历史悠久、流传较广的戏曲剧种,诞生于藏族聚居的青藏高原,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其他民族文化艺术的丰富养料,逐渐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戏剧。《格萨尔》藏戏是藏族戏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藏戏的形式演示藏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格萨尔》故事。《格萨尔》藏戏一般分为寺院藏戏(俗称"羌姆")和舞台藏戏两大流派。据专家实地调研,《格萨尔》寺院藏戏发源于四川宁玛派寺院竹庆

    2011年04期 No.72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0K]
  • 炉霍赋

    任新建;李明泉;

    <正>霍尔章古地,隶属打箭炉,故称炉霍。[1]横断山区纵深处,春夏交融煦风生。[2]泥曲达曲,汇合为鲜水;太阳月亮,同辉于新都。[3]岩石纹理刻章谷,若水源头流徼外。[4]卡萨明镜,圣湖云栖星静;宗塔聚宝,草原花飞鸟鸣。喀瓦拉翁梦幻绮丽,旦都喀山拔地千仞。云杉指蓝天,杜鹃奏红韵。草地牦牛繁星密布,山谷盘羊撒腿欢腾。此地,自然惠赐大美山水,雪域镶嵌明珠奇景。莽莽高原,怀抱先民;悠悠青史,吐纳风云。阿布创世灵石开,推算星象布石阵。[5]颚齿化石五万年,人类活动留遗存。[6]康藏文明摇篮,回响远古跫音。石棺王国,演绎神秘故事;[7]牦牛羌族,春秋

    2011年04期 No.72 193+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6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