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论坛

史学研究

  • 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纪念张大千先生诞辰110周年

    李永翘;

    著名的川籍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子、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中国画坛的经典作家和世界级的伟大艺术巨匠。2009年是他诞生110周年,海峡两岸纷纷举办各种盛大活动,对他进行隆重纪念。张大千是中国现当代的艺苑巨人和画坛泰斗,纪念他可以促进海峡两岸人民加强共识,推进和加速两岸文化交流。此外,纪念和发扬张大千的爱国、敬业、打拼、创新、奉献等等崇高精神,还可以更加增强我们的发展信心与科学创新、锐意进取精神,这对于我国当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谱写人民美好生活的新篇章,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诸多重要意义。

    2009年04期 No.64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农民合作困境的文化根源

    李忠鹏;

    农民评价自己的相对地位的参照系,就是其周围的农民,而他们正是其合作伙伴或潜在合作伙伴。对相对地位过度重视的意识形态构成了中国农民合作的重大障碍。中国农民的"拥有欲"文化与合作的性质扦格不入。"拥有欲"文化最终或者导致相互倾轧、"东方式妒嫉"、"窝里斗",或者导致画地为牢、各自为战、"小国寡民"。在差序格局中,由于没有抽象的、明确的行为准则,农民合作中的交易成本很高,合作对象局限于熟人,并且合作组织不具有本身的生命,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2009年04期 No.64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东汉党人的地域认同研究

    王传武;

    受地域文化本质论的误导,以往的研究者们没有仔细考察党人地域整合程度。本研究发现,地域观念在东汉时已为人们所普遍认识。从党人分布最集中的颍川、汝南、南阳、山阳四郡情况来看,颍川士人地域认同最强,整合程度最高;汝南名士众多,但内部矛盾较多,整合程度不高;山阳士人以组织化的方式在地方上整合起来,但下层与高层之间联系缺乏:南阳士人在地方上有很大影响力,但士人领袖之间联系不多。因此,我们在进行地域因素分析时,要充分估量各郡士人地域整合程度的差异。在地域认同呈现的同时,各郡士人并没有因此而封闭起来,相反形成了广泛的士人交往网络,对他们而言,地域认同只是一种弱认同。

    2009年04期 No.64 1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 《法宝联璧》编纂考

    张蓓蓓;

    《法宝联璧》是一部卷帙浩繁的佛教类书,由陆罩、庾肩吾、徐、刘孝威等三十余人奉梁简文帝萧纲敕进行编纂,至梁代中大通六年(534)纂成。其书今佚,惟萧绎所作《法宝联璧序》尚存。笔者试从《法宝联璧》一书的编纂背景、编纂时间、编纂地点和机构、编纂者姓名、书名、卷数和篇数、内容和性质等角度入手,对此书的编纂情况进行考证。

    2009年04期 No.64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向中国东北地区的人口迁移

    周川;许改玲;

    日本向中国东北地区人口迁移是日本侵略中国的重要手段,"九.一八"事变后,大量日本人口移入中国东北,成为日本在东北殖民统治的基础。日本向中国东北地区的人口迁移,进一步加强了日本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对中国东北的统治,也给东北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2009年04期 No.64 2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文学研究

  • 人与自然的分裂与同一——陈敬容诗歌的“根性”解读

    陈俐;

    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陈敬容诗歌最独特之处,是她对人与自然关系方面长久的关注与思考。从出走故乡和追求文明的人生经历中产生的"自我"与自然的分裂,构成了她早期诗歌最内在而紧张的冲突。而建国后的诗歌创作,则以生命的直觉体验,清醒地表达了对都市生态环境恶化的忧思,在诗歌中发出生态预警信号。她的诗歌,本质地体现着她渴望回归自然,与自然同一和谐的愿望。而她长久的艺术坚守和乐观的人生信念,也来自于"死而复生"的自然规律的启发。

    2009年04期 No.64 3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 《诗经》与中国文人的品位

    刘玉娥;

    中国知识分子很早就注意以自然界的景物来比照自己,尤其是梅竹松柏精神。这种以梅竹松柏精神比照人的品格,最早源起于《诗经》,之后遂成为文人寄寓情感品调的最主要的咏歌对象,寄寓着中国文人特殊的文化品位和情感。

    2009年04期 No.64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人的历史,历史的人——论李劼人“大河小说”的人性涵蕴

    邓伟;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小说家李劼人被定位为地域精神气质的作家,有鉴于此,本文另以人性的视角重新敞亮其主要作品"大河小说"的超越性蕴涵。具体说,"大河小说"通过"历史"与"人"互动形成的"人的历史"、"历史的人"的艺术空间,在历史书写的题材、人性书写模式、历史书写面貌、人物塑造等方面完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次独特的人性建构,形成了作品的深层价值结构。

    2009年04期 No.64 4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 屈原对《诗经》中讽谏诗的继承和发展

    熊泽文;夏虹;

    讽谏作为诗歌的一大社会功用,从《诗经》时代就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正是《诗经》中大量的讽谏诗开启了中国讽谏诗之端,对后世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其中屈原便是一继承者。屈原的作品特别是《离骚》所流露出来的讽谏意味正是继承和发展《诗经》中这种讽谏传统而来的,同时这种讽谏特质在经过屈原的发展后,随着时代的变化又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与完善,逐渐形成了我国文学史上讽喻、批判的优良传统。

    2009年04期 No.64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哲学研究

  • 从宗教伦理的超越之维再论儒家伦理的宗教性问题

    田薇;

    立足于宗教伦理的超越之维来审视,儒家伦理文化无论如何独特,也和其他伦理文化一样,享有某种形而上学——宗教性的根基。

    2009年04期 No.64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论李荣的中道思想

    鞠磊;

    隋唐时期以双重否定为特征的"重玄"思想兴起,"重玄"思想是继魏晋玄学之后兴起的道家哲学。李荣是"重玄"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李荣的"重玄"思想有其自己的特点。本文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修养论几个方面分析了李荣的中道思想,并分析了中道思想对李荣的政治伦理思想的影响。

    2009年04期 No.64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研究与探索

  • 哪咤信仰及其在巴蜀的传播

    李远国;

    在道教众多的神灵中,被称为"太子爷"、"中坛元帅"、"金康元帅"、"罗车太子"等尊号的哪咤,受到相当广泛的信仰。这里,就其哪咤信仰的由来、演变以及在巴蜀传播的情况而作一简论。

    2009年04期 No.64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 先秦两汉魏晋简帛量词析论

    李建平;张显成;

    已公布简帛文献中量词总计188个,其中物量词179个,动量词9个,近40%改写了从传世文献量词研究中得出的结论。从历时角度考察,简帛量词数量之多,使用频率之高都是以前传世文献量词研究所未知的;"量+名"式、"名+量"式构词方式早在两汉简帛已经出现;量词语法化更进一步,"数+量+名"结构战国楚简已较多见,且其发展体现出清晰的地域性。从简帛文献看,量词范畴在两汉已经建立起来。

    2009年04期 No.64 69-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 当前我国文化政策设计中的不足与完善

    刘彦武;

    文化政策是有关国家文化意志和文化利益的一整套制度。它能够促进文化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能弥补市场失灵的缺陷,有效配置资源,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改善人民的生活内容和生活品质。当前我国文化政策设计还存在一些问题,必须从四个方面加以改进:注重文化政策的整体性,增强文化政策的及时性,保持文化政策的公平性,加大文化政策的强制性。

    2009年04期 No.64 7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 近现代文化实践的理性演进——兼论文化宣言与文化策略

    何一;

    "宣言"是中国近代以来最常见的文化表达方式。晚清以降,中国文化策略的核心问题,简言之,就是对传统与现代、东方和西方文化在价值上的合理迎拒和技术上的科学对置。"三次文化宣言"于观念和实践上仍然以偏执步履踯躅于古今东西之间的中国文化困境下,承接近代以来文化策略推进的逻辑理路,通过以文化的名义直抒当下诉求,折射出中国文化策略指向演进的历史轨迹以及未来文化策略上带有某种"终极"意义的理性趋势,即作为文化策略"体"的价值取向的"为我"优先和发展本位与作为"用"的技术选择上"损益传统"和"折衷东西"的取向。

    2009年04期 No.64 8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青年论坛

  • 四川地震灾后民间文化资料的数字化保护

    袁文坤;

    本文通过对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四川民间文化受损情况的分析,并参照国内外民间文化保护的经验,对灾后四川民间文化保护的数字化、网络化工作进行了初步探讨。

    2009年04期 No.64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体育文化及其价值

    文闻;

    体育文化是一种从属于社会文化和体育活动的文化,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劳动和游戏、教育以及合理的竞争方式等逐步地形成的。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决定了中西方体育文化与价值的巨大差别,决定了两种体育的不同发展方向。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表征的现代体育文化,本质精神在于鲜明的创造性,要求人们不断进取、不断创新。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对现代体育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

    2009年04期 No.64 9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 复杂适应系统下网络搜索异化初探

    周津丞;

    由大量的按一定规则或模式进行非线性相互作用的行为主体组成的复杂适应系统会因为这些作用导致系统的涌现特性和整个系统的演化。本文从复杂适应系统的特征出发,将网络看作复杂适应系统,将网络搜索看作其中的一行为主体,探讨网络搜索在适应系统环境的语境下的变异,即人肉搜索的出现。得出在对系统治理、行为主体自我改变过程中的应对态度和方式。

    2009年04期 No.64 9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中华酒文化论坛·五粮液酒文化专辑

  • 前言:迎战西方酒文化

    本刊编辑部;

    2009年04期 No.64 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 五粮液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孕育中发展壮大——在中国宜宾五粮液酒文化研讨会上的讲话

    王国春;

    2009年04期 No.64 10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试论中国酒文化主题

    李映发;

    本文试从酒的生产和酒的消费所创造出的科学技术知识,所促进的文化繁荣和人际关系文明,提炼、阐释中国酒文化主题,并论及这一主题在当今的时代性与围绕这一主题推进当今酒文化发展的意义。

    2009年04期 No.64 104-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 酒文化是中华饮食文明的奇葩

    李全根;

    本文通过"医食同源"和"医酒相长"的客观历史事实阐述了酒文化在中华饮食文明中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简明扼要地概括出酒文化中健身、喜庆、娱乐、激励、寄情五大元素和一大标志——酒品。并进而指出酒品的内核是酒德。酒德则是引领和规范酒品的准绳,是酒文化的灵魂所在,从而是决定酒品高雅与粗俗的分水岭。酒德在外延上又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酒德体现在消费领域而广义的酒德则全面贯穿于酒的生产、流通和消费全过程。

    2009年04期 No.64 110-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美味图景:读汉画上的酒事

    王仁湘;

    在各地出土的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上,我们看到不少表现酿酒和宴饮的场景,看到了汉代酒文化的许多真实的美味图景。酒在汉代非常重要,汉代的酒文化也非常重要。酒以成礼,酒中享乐是汉代普遍的风尚,天之美禄为汉代人带来了欢乐,带来了散发着酒香的汉代醇厚的历史。

    2009年04期 No.64 114-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6K]
  • 人生得意须尽欢——宴饮游戏举要

    杨洪清;薛以伟;

    本文原创和选辑了一些通俗类和高雅类的宴饮游戏,为大众提供精神佳肴,倡导自娱娱人的"自助乐"新时尚,增添餐桌欢乐气氛,促进社会和谐,推动酒文化发展。

    2009年04期 No.64 119-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 五粮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融合——兼谈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王炎;

    五粮液文化是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的实际载体,是一种竞争求变的强势文化和"与时俱进"的先进文化。五粮液的文化精神本质上与儒家文化的"中庸"思想风马牛不相及,完全无法融合。相反,五粮液的文化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互有灵犀,可以融通。

    2009年04期 No.64 123-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 论中国五粮液酒文化的遗传基因

    谭贤伟;

    五粮液酒文化的遗传基因,是秉承中国传统的五行学说,在原料、香味和生存要素多元化的基础上加以整合、平衡,使多元合一,并以中庸思维方式达到最终结果的完美。

    2009年04期 No.64 126-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五粮液酒文化的特征与历史文化价值研究

    黄均红;

    宜宾古代就是美酒的故乡,是中国名酒五粮液的摇篮。五粮液酒文化是随着古代酿酒文明而发展起来的,是宜宾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是最具品牌效应和开发潜力的优势特色资源,具有独特的价值,在中华丈化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2009年04期 No.64 130-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基于文化挖掘和提升五粮液品牌价值的思考

    陶用之;

    国内外品牌价值评价关注品牌的经济价值,应树立多元品牌价值观念。文化是五粮液品牌价值不竭的源泉,它构成品牌核心价值,实现和促进品牌价值延伸。五粮液应该继承、发扬、挖掘、创新,深化品牌文化内涵,做大和增加品牌价值,占领世界白酒产业领先地位。创新是五粮液品牌文化内涵的灵魂,五粮液要通过自己或建立产学研联盟或委托等多种形式,提出近期和长远研究课题计划,同时争取国家立项,进入国家项目研究层面,围绕五粮液品牌开展创新研究,获得和掌握更多的重大技术和关键技术,让五粮液自主品牌更加璀璨。

    2009年04期 No.64 134-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五粮液的科学内涵三论

    孙君恒;

    五粮液的优质,与其生产的地理环境、配方、质量管理三个方面密切相关。作者从地理环境论、营养价值论、质量管理论,说明其产品科学的内涵,表明其独特之处。

    2009年04期 No.64 138-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 五粮液酒文化与其商业价值

    王琪延;

    本文从五粮液文化的构成要素、五粮液酒文化的特性、五粮液酒文化的商业价值以及如何提升五粮液酒文化的商业价值等角度,梳理了五粮液酒文化的内涵,对于提升其商业价值,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2009年04期 No.64 146-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从信仰视域解读中国企业文化责任——以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为例

    邢国忠;

    在当代中国,企业文化责任已然成为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核心命题之一。从信仰视域来看,企业文化责任包括两个方面:把本国民众的信仰和价值理念推向全世界以及把全人类的"信仰共识"、"文化共识"、"价值共识"引入国内,丰富发展国人的信仰体系。作为优秀民族企业的代表,五粮液公司的企业文化责任就涵盖"走出去"与"引进来"两个方面。伴随着五粮液越来越多的这种交往,中国在国际上的"软实力"将会得到更进一步提升。

    2009年04期 No.64 150-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五粮液与高校的文化整合

    郭五林;

    五粮液酒文化通过课堂教学、课题设立、讲座举办、重大活动、文化赞助、基金设置、文章发表等方式进入高校,将开创五粮液继承、传播和创新的新形式。对于加强文化融合,促进文化认同,加强校企结合,增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

    2009年04期 No.64 154-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五粮液酒文化的内涵与现实意义

    赵永桂;

    名酒五粮液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五粮液酒文化。和谐,是五粮液酒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内涵,正是这种"和谐"——对立统一、和而不同的哲学思想和酒文化精神,推动了五粮液的发展和五粮液集团的腾飞。弘扬五粮液酒文化,使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的竞争中发展壮大,让社会更加和谐,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2009年04期 No.64 158-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重碧倾春酒 轻红擘荔枝——宜宾酒史札记

    江玉祥;

    本文根据唐宋诗文中所保存的有关宜宾酒的史料,对宜宾酒作了考辨和文化阐释。

    2009年04期 No.64 161-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 清代宜宾酿酒业与酒文化

    凌受勋;

    清前期实行的"移民填川"政策,使宜宾的农业生产得到很快恢复,清政府放松酒禁使酿酒业有了发展的可能。宜宾酒类消费市场迅速发育,消费人口激增,酿酒技术改进,宜宾的白酒酿制业空前发展,从而为五粮液的诞生和现代宜宾酿酒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清代宜宾酒文化从文人的殿堂走向世俗,酒已经走进千家万户,浸透世俗生活。

    2009年04期 No.64 166-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 民国时期四川酒业的发展

    肖俊生;

    民国时期,川酒的工艺成熟并定型,生产规模和作坊数量空前扩大,酒类品种丰富多彩,酒类品牌得以成长和发展。一些企业家总结出了与中国传统文化水乳交融的酒类经营理念,在民族危难时刻,表现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抗战期间,由于四川酒业一枝独秀,外省人大量来川,酒消费量的迅速增加及外省人返乡后对川酒的怀念和正面评价,使四川酿酒业及伴生的酒文化得以通过抗日战争这一独特因素而迅速发展和广泛传播。

    2009年04期 No.64 172-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 白酒文化原生带与大巴蜀旅游

    刘时和;

    大巴蜀地区自古以来就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在爱酒的浓厚氛围中酿造出闻名遐迩的众多名酒,形成了与酒有关的独特的民风民俗。结合大巴蜀地区几千年来各种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打造出远胜于法国波尔多地区的大巴蜀白酒旅游文化原生带是非常必要的。

    2009年04期 No.64 178-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酒与川剧艺术

    刘兴明;

    酒文化历史悠久,川剧艺术源远流长。酒与川剧关系密切,业界有"无戏不酒"之说。酒不仅增强了川剧正剧的观赏性,给川剧喜剧更添光彩,而且还使川剧悲剧喜演,寓悲于喜的风格特点更加突出。酒为川剧艺术增辉不少。

    2009年04期 No.64 182-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川南窨酒小考

    陈介刚;

    汉代僰人"蒟醬"失传后,配制、饮用入蜀僚人带来的窨酒成为土著僰人、迁蜀青羌和入蜀僚人融合形成的明代川南僰人的共同习俗,并随汉化僰人后裔而流传至今。

    2009年04期 No.64 186-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 从出土酒具看宜宾酒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余洪;

    宜宾自古多美酒。作者从宜宾近年出土的几件珍稀酒具谈宜宾酒文化的传承。

    2009年04期 No.64 188-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酒圣山赋

    任德清;

    欣逢第二届宜宾五粮液酒文化节,盛世崇文,发乎民生,观乎人文,率众列宾,公祭酒圣杜康,传承巴蜀文明。宜宾乃中国浓香型白酒之祖庭,也是中国酒文化发祥地,五粮液引领二十世纪风潮,造就中国酒业大王——五粮液集团。皆当勒石镌永,以《酒圣山赋》纪之。

    2009年04期 No.64 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 后记:打造中国“科涅克”

    2009年04期 No.64 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 下载本期数据